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019-01-30更新 | 2082次组卷 | 130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3424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
2019-01-30更新 | 2624次组卷 | 67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凉山州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4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526次组卷 | 126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史记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院,酒酣,从容谓之曰: “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 “乞骸骨。归丘田,臣之愿也。”材料中的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功臣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交出兵权
7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2019-01-01更新 | 395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安仁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历史试卷
8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2018-12-12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他整理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二府三司制D.明朝的内阁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
A.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
C.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