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北宋在禁军的地区配置上,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名为中央驻一半,地方驻一半,实际上主要部分驻守在京师,只有少量驻扎在边境重镇。这有利于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民族战争中处于优势
C.专制主义的强化
D.削弱地方的割据力量
2 . 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原王朝丧失了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崇文抑武C.和亲会盟D.闭关自守
2023-12-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新津成外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下列朝代皇帝与大臣关系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朝代皇帝与大臣的关系
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
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以联合公布的方式颁行,宫内直接发出的指示被认为是“灭裂纲纪”
一些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照样运转
A.三省制具分权制衡特点
B.官僚政治制约皇帝专权
C.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D.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
A.地方割据的隐患较严重
B.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C.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
D.儒家信仰得以重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2019-03-27更新 | 138次组卷 | 51卷引用:四川省彭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宋名臣蔡襄曾说:“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这反映了北宋
A.兵员增加机构臃肿B.中央集权加强
C.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D.行政程序繁琐
2021-11-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表明宋代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专制加强
C.地方权力削弱
D.监察制度完善
8 .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上述现象不能反映
A.三司是朝廷主管财政的部门
B.宋代相权对君权形成了一定制约
C.宰相和三司使是上下级关系
D.宋代部分官员具有“民本”思想
9 . 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相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路、州、县
C.明朝废丞相制度
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神宗、哲宗时期党争比较激烈,党人对史官多所责难,限制其行止,针对这一情形,朱熹说:今之修史者,只是依本子(奏本)写,不敢增减一字。据此可推断出
A.宋修史书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B.史官在修史时听从于党人的意见
C.宋修史书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
D.宋朝没有敢真实记载历史的史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