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文献记载,宋太祖第一次前往相国寺时,曾向僧人请教礼节,僧人主张“见(现)在佛不拜过去佛”,欧阳修认为此言“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帝王礼佛不拜由此成为宋代定制。由此可知,北宋时期(     
A.帝王采取文化专制政策B.佛教发展受制于现实政治
C.宫廷礼制深受佛教影响D.官方哲学吸收了佛教因素
2023-12-24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时关于参知政事职权的描述。这可用于说明(        
宋初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设砖位于宰相后
太祖开宝六年与宰相轮流知印、押班、奏事
太宗至道元年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其位砖先异位,宜合而为一,遇宰相、使相视事及商议军国政事,并得升都堂(政事堂)
A.皇权的加强B.行政效率降低C.财权的分化D.宰相沦为虚职
2023-05-05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宋朝行政体制中,向有“州郡为本,县为末”的理念。北宋徽宗以后,县赋税负担沉重,士人多不愿出任县令之职。南宋与金对峙过程中,众将领兼领地方诸路财权,分割朝廷在地方的财利,逐渐形成地方财政分权的严峻局面。南宋绍兴六年(1136),宋高宗下诏选浙西十四县、浙东九县、江东八县、江西四县、福建四县和湖南一县,合称“四十大邑”。四十大邑的知县多由政事堂直接任命,并给予其州通判的待遇。以此为契机,政府明文规定“不任县令不除(担任)监察御史”“初改(提升)官人必作令(县令),谓之须入”,并禁止在县一级增税。此后,县级行政逐步作为南宋官僚群体施展抱负的晋阶之地。秦汉以来以郡为地方行政中心的状况逐渐改变。

——据吴业国《南宋“四十大邑”考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四十大邑”改革内容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四十大邑”改革的影响。
4 . 宋人陈亮认为:“艺祖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这体现出宋初的治国方针为(     
A.崇文抑武,以文治国B.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C.削弱地方,分化事权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5 . 与内地武人节度使不同,边将权力极大。如宋太祖派遣士兵前往郭进(某边将)驻地时,总不忘警告他们:“汝辈当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这反映了宋初
A.崇文抑武并未施行B.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C.武将尚有政治空间D.武人干政目无法纪
2021-04-21更新 | 736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建隆二年(961年)起,宋太祖开始对藩镇执行“稍夺其权”的措施。《宋史》载,“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由此可知,宋初(     
A.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边防压力骤然减轻
C.中枢机构权力分化D.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7 . 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     
A.“冗官”“冗兵”严重B.“崇文抑武”国策
C.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
22-23高一上·四川成都·期末
8 . 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唐—五代十国—元—宋—明—清
B.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C.隋—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
D.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2023-12-08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惩唐末、五代之弊,按照“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的思想立一代兵制,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官制之中,构筑了干强枝弱、君强臣卑的政治格局,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发展,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盛险峰《“维制”与宋初政治格局》

材料二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

材料三   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阶级结构的调整。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奴婢、部曲、佃客这些社会最广泛的下层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法律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自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思想在地方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2023-11-03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