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蠃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局部图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四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2-11-1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流放制度】

材料一   隋代,流刑开始被列入刑罚正刑的五刑之中,犯人被判罚的流放里数也有了明确的层级规定,将一千里、一千五百里和两千里作为流放的三个里程等级,初步形成“三流制度”。唐代时,流刑的刑罚更加严苛,开始以两千里作为“三流”的起点,最高里程可达三千里。宋代被流放的政治犯不乏宰相、执政之类的高官,其中比较著名的高级官员如下表所示:

姓名籍贯流放经历
卢多逊今河南沁阳人太祖年间任参知政事,太宗时官至宰相。因陷入秦王赵廷美谋反案,被贬崖州(今属海南),病逝于贬所。
胡旦今山东惠民人太宗年间任知制诰。 因卷入王继恩等人谋立皇帝案,触怒继位的宋真宗,被贬浔州(今属广西)。
寇准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年间任参知政事,真宗时官至宰相。因陷入天禧政争和谋划太子监国一案,被贬雷州(今属广东),病逝于贬所。
丁谓今江苏苏州人真宗时期官至宰相。因擅权独断,被贬崖州(今属海南)。

一般罪犯则被流放到受到少数民族政权袭扰的北方,流放犯在这里充当边界军队的劳力,带有戍边的目的,这就是“充军”。“充军”正是宋代最流行的一种流放形式,将流刑与军事守备紧密结合。

——摘编自刘安迪、周东平《宋代流人量移考》

材料二   清乾隆年间,大量遣犯被发往新疆种地、为奴或当差。被遣往新疆屯垦的犯人,被鼓励携家眷一同前往。遣犯沿驿站路线被发往新疆,途中的一切费用均由官府承担。政府分给遣犯地亩、口粮、籽种、农具等;勤于耕种的遣犯获得奖赏;准许遣犯在一定年限内转入民籍。地方督抚饬令各府、州、厅、县官员,详查递解(官府将罪犯押往远地)的各省遣犯的籍贯、罪由、人数、病故、脱逃、拿获情况,以及供支造犯的钱粮数目;再经各省按察使、布政使汇总核查,于每年年终由督抚联名以奏折汇报、题本奏销的形式提交中央。

——摘编自郭文忠、祖浩展(乾隆朝发往新疆遣犯人数估算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众多高级官员被流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古代流放制度的演变历程并评价古代流放制度。
3 . 唐安史之乱时,叛军军力比宋朝金人强,虽两京俱失,但全国到处可以各自为战。宋朝时,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土崩瓦解,再没办法。宋朝这种结果和以下哪个史实有关(     
A.设知州、通判、转运使等分权B.增设三司使、参知政事等分权
C.宋朝地方设置节度使D.宋朝王安石变法失败
2023-03-2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A)
4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周“封建”体制转变为秦“大一统”体制,虽然不能与“传统”体制转变为“现代”体制相提并论,但在一点上却有相似处,即两者都不是局部的、一事一项的变迁,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一种大变局。这不只关系着治道、政术、教化,更关系到政体,亦即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局。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范畴内,最为深刻的一次具有时代转折意义的变迁。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前期的中枢政治体制是三省制,但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体制的具体制度并说明这一体制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枢政治体制发展的变化,并用宋代宰相职权分化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承秦制,三公九卿多由功臣担任。他们位高权重,多骄纵专横。武帝时,这种情况仍很严重。如其舅父田蚡大权独揽,任用私人。以致于汉武帝不耐烦地说:”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李建国《略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材料三   历代专制君主虽殚精竭智企图集全部大权于一身,但要其真正做到一人“独治”全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各个朝代的政治体制改革,或是将中枢权力从一个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曰或是将其割裂分散,交由若干机构、若干人共同执掌曰最高明的”创制”如明清统治者,是在皇帝和政府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权力中介机构,以确保皇权对中枢权力的控制。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对后世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调整中枢权力机构的措施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宋对中枢权力机构进行“割裂分散”的史实,并指出明清统治者“创制”的体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调整中枢权力机构的共同目的。
2023-06-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下面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2019-01-30更新 | 1048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0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举两例说明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
2022-11-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金元的“侵略”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宋朝“积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军事能力的强大与否,而是统治者主观运用客观实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任一个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中期,“今势家巨室,以不输(上缴)王赋为能,相习成风,而有司(官吏)惟困弱小户之是征”。这一状况
A.危及封建统治秩序B.抑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C.导致社会阶级对立D.易造成地方割据隐患
10 . 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2022-01-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