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反映了宋代(     

宋代官吏考核机构图
A.层层考核杜绝徇私舞弊B.分化事权导致机构臃肿
C.兼顾集权与考核的实效D.高度专制造成政风因循
2 . “这些官,在宋代又称监司官,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普通称为帅、漕、宪、仓。‘帅’是安抚使,‘漕’是转运使,‘宪’是提刑按察使,‘仓’是提举常平使。这四个是中央派地方来监临指挥地方的。此四司中,以漕使,即转运使为最重要。地方财政,都在他手,他须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去。”可见,宋代监司官(       
A.等级最高的是“漕”B.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节制
C.是中央行政机构D.确保了各州赋税全部上缴到朝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问题是:中国人是如何获得长达800余年的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在13世纪形成了一种平衡,并且在当时的思想、技术条件下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种完美的平衡到了1920世纪,在经受了外界的剧烈破坏和撞击仍未完全打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人为他们辉煌的过去而感到骄傲,大约也是很有道理的。”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8-31更新 | 305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湖北A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4 . 下表中文学家所任官职反映出宋朝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姓 名曾任官职职权范围
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边防
晏 殊枢密使负责管理全国军政
欧阳修枢密副使协助管理全国军政
A.文官出任地方长官B.文官掌部分兵权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节度使变为虚衔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 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2-10-31更新 | 29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9月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曲宴是宋朝君臣深度交往的独特场所。太祖朝统军将领受曲宴款待的记载屡见史籍:淳化三年,宋太宗“赐近臣及直馆阁官饮”,随后才召三衙将帅为之设宴;自真宗以降,历朝曲宴都延续了太宗朝的特点且日趋突出。这反映了(     
A.曲宴是当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B.宋朝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C.曲宴以笼络控制统军大将为目的D.宋朝治国方针逐渐发生转变
7 . 宋代的立法出现了一种新的体例“编敕”。“敕”是皇帝发布的涉及国家管理的各种事项的指示、决定等文书。“编敕”就是将皇帝的敕令进行分类编纂并且发布天下,对各级政府机关在未来的行政管理起到调整、协调的作用,是宋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敕”的出现(     
A.提高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促进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标志古代法律走向成熟
2024-01-10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放、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9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机构的设置(     

A.反映了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B.体现了北宋中央权力的分配
C.说明北宋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表明宋代宰相权力得到强化
2023-05-12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019-01-30更新 | 2082次组卷 | 130卷引用:2010年湖北宜昌三峡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