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太祖在位时把武将宋催之女立为皇后,为其子赵德昭迎娶武将陈思让之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武将高怀德,而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分别嫁给武将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王审琦之子王承衍。宋太祖此举(     
A.意在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历史问题
C.旨在笼络武将参与国家治理D.保障了文官集团的政治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时期,常派特使巡行以了解官情民隐。熙宁末年,朝廷曾经下诏,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路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反映了宋代(     
A.官僚系统存在严重腐败B.中央信息渠道来源多元
C.国家监察体系更加完备D.地方机构权力受到约束
2023-10-18更新 | 34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复学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秦最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40余郡。郡的长官是郡守,其副职是郡尉(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直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监控地方。县级行政区划之下有乡,乡级官员有三老(掌教化)、啬失(掌赋税诉讼)、游徽(掌治安)。乡以下还有亭、里的建显,亭设亭长,里设里正。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

——摘犏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朝相比,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
2023-10-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后,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一路之中帅、漕、仓、宪四司并立,规定“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民通签书实行。”这些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官员的徇私舞弊
C.旨在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5 . 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A.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B.文官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
C.宋朝分分权体制加强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调和
2023-10-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年间,仅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发生决口事件达89次之多,受灾范围涉及今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为此,北宋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工作,曾屡次号召朝野人士进行讨论研究,群臣和皇帝本人都曾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治理建议和方案并付诸实践,如“诏河北转运司计塞河之备”;就地取材,利用各种薪柴竹石为骨架,然后加上黄土进行填塞混合做成河堤以提高河堤的稳固性;“藉林木固护堤岸,广行种植,以壮地势”;使用带有机械力量的地龙爪和浚川杷;利用完备的考课和奖惩机制,迫使官员认真对待治河问题等。

——摘编自戴庞海、陈峰《北宋政府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导致山东、直隶、河南三省相继受灾。堵筑决口所需甚巨,“多者千余万,少亦数百万”,清政府治河经费有限,加之部分官员贪污腐败,故“着直隶、河南、山东各督抚饬令地方官吏疏浚积潦,剀切晓谕绅民等量力捐资”。此举拉开了晚清新河道由地方治理之序幕……地方官绅积极治河,自行筹措治水经费等。

——摘编自贾国静、王凤青《选择的无奈: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的原因。
2023-10-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枢密副使C.知府D.兵部员外郎
2023-10-14更新 | 134次组卷 | 50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到了宋代,谏官的监督对象由皇帝转向朝中文武百官,特别是以中书、枢密院等执政大臣为主要目标。这可说明宋代(     
A.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B.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
C.皇权制约体制严重弱化D.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9 .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这反映出宋朝科举制(     
A.扩大了录取规模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提高了官员素质D.已经发展到完备程度
2023-10-1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宋官员田况在《儒林公议》中记述:“(宋太宗)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饥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B.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C.崇文抑武的政治理念D.军事实力显著提高
2023-10-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