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离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调整统治措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诏:各知府公事须知州等长吏与通判共同签署方可实行,“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此诏书旨在(       
A.削弱州府权力B.把财政权收归中央
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2023-11-04更新 | 210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对峙,战乱频繁,政权自然无法稳定,致使地方行政区划更是混乱不堪。这个时期,“迁徙百计,一郡分四五,一县割成两三”的现象普遍存在。公元502546年,在这短短的三十年期间,州的数量从原先的23个增加到104个,郡的数量由326个增加到586个。州郡的管辖区域越小,理论上来说更便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但是在那战争纷乱的时代,就会出现界线不明,权限混乱的现象,双头郡县或是双头州郡现象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材料二   中央集权尚不发达,实行三级制以及第一级政区幅员过大就会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在充分认识到这点之后,北宋统治者开始对节度使进行控制,使得中央集权空前强化。行政区划上的体现是路成为州以上的新型行政区划层级,安排诸监司分管路级事权且分路不相一致,所以宋的行政区划虽为三级制,但中央掌控全局,路级难成割据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玉兰《中国古代政权与行政区划之间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一,分析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B.设置通判的主要目是防止武人专权擅政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D.路州县体制的设立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5 . 北宋时期,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21人。这种现象(     
A.源于“重文轻武”的国策B.使相权一分为多加强皇权
C.分化事权削弱宰相的权力D.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6 . 宋朝立国后,吸取汉唐时期地方监察官由于权力太大而变为割据势力的历史教训,采用了“分而察之,互相牵制”的统治政策。其中,为节制知州的权力,北宋创置了(       
A.郡县制度B.刺史制度C.通判制度D.行省制度
7 . 苏洵在《嘉祜集·审势》中记载:“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据此可知,宋代(       )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分化事权造成地方官僚机构臃肿
C.强化中央集权效果显著D.铲除了地方割据赖以生存的根源
8 . 北宋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这体现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A.因循守旧B.崇文抑武C.君权削弱D.机构分散
9 . 人才选拔是古今中外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科举较之唐代科举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抛弃了封建社会前期荐举制的残余,对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结构、文化形态的最终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说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孕育而在唐代脱胎成形的话,那么它的成熟定型则是在北宋……北宋科举的一系列条规和立法,元、明、清三代都递相承袭,即使有所变化,也不过是在北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展罢了。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成熟定型则是在北宋”的主要表现,概括其对“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结构、文化形态”的影响。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分立”。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2)依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提出“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的缘由,并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3-10-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有言:“盖宋之政治,士大夫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故惟宋无女主、外戚、宗室强藩之祸。宦寺虽为祸而亦不多。”据此可知,宋朝士大夫政治(     
A.有抑制非理性政治因素的作用B.凸显了儒学的价值取向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D.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产物
2023-10-20更新 | 613次组卷 | 9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