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宋真宗即位不久就沿袭传统,“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之后,他还扩大了赐宴官员的范围,由原来的内朝高官扩大到外朝一般官员。宋真宗的做法旨在(     
A.继承传统节日文化B.化解君相间的矛盾
C.强化官僚政治认同D.弘扬民为邦本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监察御史曹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太监)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后经曹修古申诉,皇帝即刻下令杖责。这一事例可用来说明,北宋(     
A.宦官乱政现象较为突出B.崇文抑武理念得到发展
C.君主对监察官员的维护D.监察体制的严密性加强
4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56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知州原本称为“权知某军州事(别称‘州将’)”,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且“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些举措(       
A.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急速膨胀
C.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D.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2023-07-10更新 | 4581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南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北宋熙宁四年,朝廷颁诏,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这一诏书(     
A.改变崇文抑武政策B.造成三冗两积困局
C.利于选拔实用人才D.导致科举走向僵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逐渐成为政坛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这一体制的确立(     
A.宣告贵族政治体制的结束B.体现了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
C.表明官僚政治发展的成熟D.得益于分化事权措施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
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2023-06-21更新 | 6203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徽宗时期,蔡京为相,“深受皇帝宠幸”。御史中丞石公弼“劾京罪恶,章数十上”,侍御史毛注亦多次上疏“累论蔡京罪积恶大,天人交谴”。最终,蔡京被迫罢相致仕。材料反映宋代监察制度(     
A.制约了皇帝最终决策权B.有助于政治风清气正
C.导致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