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公元1051年,宋仁宗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如当京东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治所都在青州时,提点刑狱司的治所则需迁往密州。据此推断,这一诏令旨在(     
A.践行宋代重文轻武基本国策B.预防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
C.节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
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2022-05-27更新 | 950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宋九朝共有97任宰相,任期在1~2年的有45任,1~3年的63任。地方官员实行3年1任,任满调离。这一现象导致
A.官员墨守成规B.财政不堪重负C.边患愈演愈烈D.党争问题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
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
6 . 宋朝至道(995~997)年间,参知政事开始和宰相轮日执事,处理重大事务时“可与一把手同升于公堂”,如王安石时任参知政事时便负责变法具体内容的规划和起草。在宋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二相二参、二相三参、二相四参的现象。这表明,宋代
A.官吏协作使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
C.基层官僚队伍的日益膨胀D.权力制衡特征表现明显
7 . 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B.北宋冗官问题弊端显露
C.南宋面临国防压力更大D.宰相权力反弹威胁皇权
2021-12-23更新 | 1053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宋朝以前,历代王朝盛行“出将入相”的现象,而宋代宰相以科举出身的文臣占绝大多数,如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出身进士。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澶渊之盟后,作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枢密院中文官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据此推知
A.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统治政策
B.科举制度变革加速社会阶层流动
C.贵族政治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
D.宋代治理政策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9 . 御史和谏官是中国古代检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百官,谏官职责主要是匡正国君得失。宋代台谏合一,将原本宰相所举荐的谏官变为皇帝亲擢,这种转变使得(     
A.中央集权削弱B.君主专制加强C.增大御史权力D.扩大宰相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