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2023-11-16更新 | 63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023-07-26更新 | 575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政体,皇帝是国家一切权力的主宰者,国家机关是协助皇帝执政的办事机构。适应这种专制体制的需要,唐朝废除了以前历代王朝在中央政府中占有决策地位的“三师”和“三公”,建立以辅佐皇帝执政为职能的三省六部为主的中央政府机关。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连,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之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摘自苏洵《嘉佑集》卷1《审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三省”中央政府机关的名称及职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制”的目的。结合所学,概括北宋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了宋朝的中央集权
B.有效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司”本是唐代六部下属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在宋代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握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三司”机构。宋代三司的设置
A.只是为了分割宰相财政权力
B.使政府职能发生部分转变
C.调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
2019-01-30更新 | 2607次组卷 | 67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阶段测试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建立后,为反唐朝之弊而加强了专制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设立了“知州”“通判”等一批新的官职,其中“知州”的“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朝查慎行的《汴梁杂诗》写道:
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禅代事何轻;
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
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
下列事件中,哪一件不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
A.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官B.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运到中央
C.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充实禁军D.推行行省制让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10 .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