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宋朝相关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宋朝相关史事的因果关系
选项原因结果
吸取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设枢密院管军政,三司管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王安石变法试图富国强兵
政府按职业登记户籍,“诸色户计”主户、客户管理制度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 面对“积贫”积弱"的现状,北宋先后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王安石变法更侧重于
A.澄清吏治B.培养人才C.增加收入D.充实边防
3 . 宋代除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外,官府需要的材料、人工,都向各行初派;熙宁六年(1073 年)八月,开封府开始实行免役法,各工商行户出免役钱后,不再向官府无偿提供物品或 服劳役。免役法的推行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B.使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导致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出现D.有助于宋代工商业的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很早就显示了政治才能。他在多年的任官上,实施改革,兴修水利,防止高利贷盘剥,博得农民尊敬。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各种观点(部分)

基本观点主要主张者
把其理财思想视做兴利之道“利民兴利”南宋至晚清大多数史学家与政治家
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梁启超
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对北宋的政风和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没有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部分学者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种观点加以说明。
5 . 熙宁二年(1069年),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青苗法,司马光对此批评道,"不问民之贫富".而强行“抑配”(摊派),“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司马光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青苗法的执行将会
A.转嫁财政危机B.激化社会矛盾C.削弱中央权威D.遏制土地兼并
6 . 1058年王安石任支度判官时,向宋神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革新政治,加强边防,提出“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这表明王安石
A.体恤民情关注民生B.洞察时局未雨绸缪
C.主张加强中央集权D.以理财为改革首要
7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展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变法取得的成果是
A.澄清吏治B.增加大笔收入C.强兵D.减轻人民负担
8 . 针对王安石推行的均输法,苏辙上奏说“旧日官岁乘米,钱散于民,故农不大伤,无钱荒之弊。今发运司以所象米代供,而责钱于诸路;诸路米无所售,而敏钱以偿发运司,则钱日益荒,而农民最病,此东南之大患也。”由此可知,苏辙认为均输法
A.损害了富商利益遭到强烈反对B.违背了商品经济交换规律
C.客观上加剧了东南地区的钱荒D.加重了广大农民赋役负担
2021-06-09更新 | 222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提高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9 . 王安石变法时期,免去东京各商铺承担供应官府需求的任务,改为缴纳“免行钱”,由官府用以购买所需物品。该项举措
A.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可防止市场物价波动
C.体现了重农抑商原则D.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
10 . 司马光描述王安石变法“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与司马光一致的是
A.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B.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C.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D.引用凶邪,排摈忠直,……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