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B.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未有效调整
C.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D.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022-03-30更新 | 1170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写道:“所谓举天下之役,半在于河渠堤埽者”。下图为卷埽示意图,其用途是
A.引导轮船航向B.保障生态环境C.清理河道淤塞D.驱动船只运行
2022-02-06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某学者评价王安石变法说,“其改革之总用意,意为富国强兵,以雪契丹之耻。”故不仅其用心不可非,“即其各法,亦多有远见之明,此固非‘不扰民’之哲学所赞许,却暗合近代国家之所以为政也。”该学者意在强调
A.近代的改革应从体制结构入手B.王安石变法取得显著成效
C.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富国强兵D.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翌年,他在宋神宗支持下成为众望所归的改革领袖。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却面临变法派内部分裂以及宋神宗态度动摇的情形。这一变化主要是缘于
A.宋代“重文轻武”的传统B.王安石用人不当
C.改革触犯了地主的利益D.宋神宗性格软弱
2022-01-14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181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为改变这种状况,熙宁二年九月政府以各路常平仓、广惠仓所积存的1500万贯石为本钱,向农民发放青苗货款。每年分两期,即播种和夏、秋未熟时贷出,收割后收回,每期取息2至3分。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切实解决了农民困境D.使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2021-11-11更新 | 467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史学家黄仁宇说:“他(王安石)的设计主旨在使财政部分商业化。可是如果他不能在下端造成各种财物统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局面,基本的数字就加不起来,而上端的法令也只靠高级权威强迫指示执行,既不自然,也迟早必会破裂。”这说明王安石变法败于
A.法律手段B.商业自由C.行政强制D.体制腐败
9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王安石”两幅图片,思考:两个人的改革一成一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021-09-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0 . 宋代的王安石认为“以仁义礼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则天下莫不化之也”,他主持重注了《诗》《书》《周礼》,合称《三经新义》,并作为学校法定教材颁行全国。此举意在
A.营造变法的舆论环境B.改革官学的课程设置
C.修正儒学的学理缺陷D.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