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熙宁五年(1072),市易法规定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收取息金和牙钱,另收相当于利息10%的“市例钱”用于市易务开支。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契书金银抵当”“结保贷请”。客商如愿将货物卖给市易务,由行人、牙人共同公平议价;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市易务为了实现多赢利,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苏辙在《乞放市易欠钱状》中揭露,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

——摘编自李方道《王安石变法:一次背离儒家核心思想的尝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实施市易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市易法改革。
2 . 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的现象。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措施(       
A.青苗法B.募役法C.将兵法D.保甲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这一政策的特征是(   
借贷方式实际支给还贷数实际价值
现钱例1000文1200文(借钱还钱)1200文
120斗(借钱还粮)2400文
A.加强人身控制B.放松经济控制C.税收的公平化D.实物的货币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古代某一改革家在推其新法某一措施之时,曾提出:“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他的政治上的反对者也说:“朝廷故设此法抑其豪夺……薄收其利”。这一措施体现(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剥夺限制贵族特权
B.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承担一定的徭役
C.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试图摆脱内外困境
D.官府提供农业贷款,调控经济,开辟财源
2023-02-2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方田均税法,由方田和均税两部分组成,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主持丈量土地,依据方、庄帐籍,检验土地肥瘠,划分五等,依等规定税额。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诡名(虚立名户假报户籍)挟佃者,都予以合并改正。此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A.合理分配纳税负担B.完善国家经济体系
C.提升国家治理能力D.严厉打击不法商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安石变法”这个约定俗成的历史专用名词出自明代的《宋史纪事本末》,长期为史学界所沿用。但20世纪晚期以来,用“熙丰变法”取代“王安石变法”的表述已被宋史学界广泛接受。由此可知(     
A.后期研究比前期的更科学B.历史研究受时代变迁的影响
C.约定俗成的历史缺乏价值D.王安石的历史地位一落千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前期在财政分配上,地方除上供中央定额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总体上都是总量分配的。王安石变法设立朝廷财政,规定了朝廷财政所属赋税名目,促使中央与地方及中央各财政机构间逐步实行税权分配。这一改革(     
A.维护了重农抑商政策.B.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C.健全了国家赋税体制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熙宁三年(1070年),曾参与“庆历新政”的欧阳修,在京东路青州以知州身份停止债散青苗钱。他还先后两次上书极力陈述青苗法弊端,恳求朝廷变革新法。欧阳修的做法(     
A.反映了变法加剧百姓的负担B.表明青苗法遭到官员的普遍反对
C.预示着变法必然失败的命运D.说明新政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极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熙宁四年,面对宋神宗提出免役法增加税户负担的担忧,王安石解释说:“若方可取之时取之,待其凶年阙食,量彼力不足而我所收役钱有余,则特与放一料,此乃是于粒米狼戾时多取之,放食不足时则啁之,合于先王不忍人之政”。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存在着(     
A.百姓负担加重的问题B.基层管理混乱的矛盾
C.国家权力扩大的倾向D.弱化君主集权的危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022-11-27更新 | 2154次组卷 | 12卷引用:作业15两宋的政治和军事-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