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科举第一榜概况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从全国约四十万名考生中层层选拔出的贡士,到东京汴梁参加科举考试。这次科举殿试录取进士388名,其中载入《宋史》列传的24人,后来担任宰相的9人,唐宋八大家3人,被后世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排名争议欧阳修是嘉祐二年省试(礼部考试)的主考官。在阅卷的时候,欧阳修等考官都对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拍案叫绝。欧阳修考虑到他的学生曾巩(后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也参加了这一科的考试,认为这篇文章只有曾巩能写出,为了避免将来被别人怀疑舞弊,欧阳修将这份试卷批了一个第二、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这个被他改成第二的人,是来自四川的苏轼,时年21岁。

榜内进士中的部分杰出的人

姓名相关事迹
苏洵、苏轼、苏辙
草衡嘉祐二年的状元;帮助苏轼筹划西湖的治理方案,并在苏堤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资助
章惇章衡之叔,宋神宗时期曾招抚西南四十五州;哲宗时期,他平定西北局势,官至知枢密院事,其间大肆打击旧党(如提议贬苏轼于海南儋州),宋徽宗时被贬官到海南,并终老于此,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曾巩
曾布曾巩之弟,坚定不移地支持王安石变法,后与章惇、蔡京等“新党”发生矛盾,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吕惠卿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官至参知政事,王安石失势后代替王安石主持元丰改制,很快也以失败告终,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程颢与其胞弟程颐一道发展了理学理论,其创建的学派“洛学”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理学学派
张载创立“关学”学派,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征的哲学体系
王韶神宗时期,向朝廷上《平戎策》,后在秦凤路(位于陕西)经略司任职,在他的带领下,北宋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北宋对西夏作战的首场大胜)

——据朱晔《理说宋朝(北宋篇)》等整理

(1)“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出现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表中衡量进士人才是否“杰出”的标准有哪些?这启示我们在评价封建时代的进士人物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3-12-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三十一熙宁五年三月丙午条载: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失业;至於行铺稗贩,亦为(较固)取利至多穷窘。”面对这一问题宋朝所采取的措施为(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2023-1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改革仅持续了一年便废止。1069年,王安石受宋神宗之命主持变法,制定和推行了征兵制、青苗法等一系列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相较而言,王安石变法的进步之处有(       
①改革取得全面成功
②推行更加全面的改革措施
③受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广泛支持
④缓解了极贫的社会局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12-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北宋土地兼并问题在神宗时期已十分严重,王安石变法反对兼并,却不主张“遽夺其田以赋贫民”,说“此其势固不可行;纵可行,亦未为利”,其“抑兼并”主要针对“有可能与‘人主争利’的‘兼并之人’”。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突破了重本抑末思想B.符合了经济发展规律
C.解决了政府财政困难D.限制了商人势力扩张
2023-12-0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近代学人梁启超论及青苗法时提到:宋神宗变法之时,反对党抵其有弊而无利,继位的宋哲宗欲废除该法的时候,讼其不可废者反甚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青苗法(     
A.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B.可有效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产生严重扰民的不利影响D.能彻底缓解贫苦农民的负担
2023-11-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红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北宋哲宗元佑年间《神宗实录》初编,批评变法诋毁王安石。绍圣年间根据王安石《日录》重新编修,与初修本观点明显对立。南宋绍兴四年再次重修,“唯是直书安石之罪”。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     
A.编撰宗旨的选择B.传统观念的影响C.秉笔直书的取向D.个人情感的倾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安石大力推行青苗法,让各处官府于每年青黄不接之际,给农民提供贷款,但“州县以多散为功,有钱者不愿借而勒借,患无钱者不易偿,因而不许借”。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B.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
C.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D.忽视了农村基本现实
8 . 范仲淹变法时,身为副宰相,无法逾越宰相和其他执政官掌控改革大权。王安石变法首先不是颁布具体变法措施,而是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王安石这一做法(     
A.利于新法的实施和推广B.破坏了北宋的中央集权制
C.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进D.使北宋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9 . 明朝士人周思兼道:“介甫(王安石)之法未必不足以兴宋氏之治,而成大功,而富(弼)、韩(琦)辈从而挤之。呜呼,法未行而先挤之,已不足以镇服天下之心,而况其所挤者,又当世之望人,……而卒无成功。”周思兼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遭到名人贤士反对B.触犯大地主的利益
C.未能解决统治危机D.措施违背民众意愿
2023-10-15更新 | 433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针对官僚政治的弊端,吸取了范仲淹改革失败的教训,以及为变法更好地培养接班人,提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试图改变以诗赋声病”取进士、记诵默写明经的科举考试,进行科举方面的改革,具体规定:废除明经诸科: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任选“诗”“书”“易”“周礼”“礼记”中的一项(称之“本经”),并兼治“论语”“孟子”(称之为“兼经”)考试分为四场,第一场为“本经”,第二场为“兼经”,这两场考试只要通晓经文的主旨大义即可,不必局限于注疏的讲说,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时务策三道……整顿宋初以来有名无实的太学,并在太学外,建立了武学、律学、医学等学校。

——摘编自曹永忠《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材料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政府机构不断膨胀,公务员队伍日益扩大,各国的文官制度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英国首相威尔逊上台后力主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一直以来存在的“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1968年初,文官事务委员会向英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包括158项具体建议的调查报告,简称《富尔顿报告》。主张实行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改变传统的以通才为标准的官僚选拔和任命制度:政府组织现任的各级文官进行培训工作,对新录用的文官,政府进行为期20周的培训、考察,称为见习期。采用“功绩制”来考核文官的个人表现,取消了“六等级制”,文官结构的调整、开放,使得上下层之间的升迁变得正常而通畅。完善文官的奖励机制、退休制度、养老金发放制度等,进一步激发个人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文官系统的活力。

——摘编自孙仁斌《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科举教育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措施。
2023-10-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