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金朝入主中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辽朝契丹人认为自己直承汉唐谱系,“尽致周、秦、两汉、隋、唐文物之遗馀而居有之”;而后金人灭辽时宣扬:“契丹国主失道,民坠涂炭。”这些都旨在(     
A.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B.彰显政权的正统性
C.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D.继承前代文化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53年金朝政府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后,积极开展了整修御河漕运水道的工作。从金世宗开始,政府多次尝试开凿通州(今北京东南)至京城之间的水运道路,其最值得称道的是漕河、金口河和闸河三项工程。金朝重视水运(     
A.保障了京师的粮食供应B.促进民族交流交融
C.顺应经济重心南移趋势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023-12-1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     
少数民族首领措施
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
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
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
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映出(   
北魏推出“脱夷统华”理论。
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
契丹人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大辽中国”的说法。
金朝宣称“我本中国”。
A.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B.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
C.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D.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反映了金朝六部尚书任职人员的种族来源情况。据此可知,金朝时期(     
民族女真族汉族契丹族渤海族总人数
人数97人108人13人9人227人
A.政治上实行蕃汉分治制度B.社会生活上实行兵民合一体制
C.汉人在六部中占主导地位D.黄河流域的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因“私用过度”,诸宗室贵族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后来金朝学习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反,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说明(     
A.少数民族政权因为汉化而衰弱B.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C.中原王朝的政治生态影响周边D.契丹按照自己的理解改造政治
2023-12-07更新 | 52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B卷)历史试题
7 . 辽、西夏、金的选官方式,前期通过世选、世袭方式,后期增加科举、荫补、举荐、征辟等方式,经历了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的过程,这一变化(     
A.说明汉人在官僚体系中占主导B.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得到平衡
C.保存了本民族政治力量D.是政权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3-11-1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与辽夏金元相关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关于辽、西夏、金的制度建设辽代官职,分北、南两院,北面治宫账、部族、属国之账,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其得宜矣。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据《辽史》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人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宋史夏国传》

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太祖定燕(今北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度。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金史》


(1)比较辽、西夏、金制度的相同之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至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郑炜、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指出材料中“中国”观的内涵。

材料三   辽人自称炎黄子孙,并不否认宋人也是炎黄子孙。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

——据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整理


(3)指出材料中的“中国”观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等


(4)指出元朝“中国”观的新变化。
2022-11-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欧阳修在修订《新五代史》时,把辽朝归到《四夷附录》中。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宋史》《辽史》《金史》。这一变化表明()
A.政权并立使民族矛盾激化B.争夺正统斗争的激烈
C.修史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D.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
10 . 北京城址变迁

材料一



(1)依据上图对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和城市布局进行简要说明。

材料二 从辽、金朝起,中国政治上的统治重心开始北移,燕京(今北京)成为此后历朝统治的政治中心,使得长城南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完全成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开始民族得到了南北大调动、大迁徙、大融合,改变了民族人口分布的格局。民族意识、中国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人、汉人、党项人、女真人,同是国人,今皆一家。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辽金时期政治重心开始北移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488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