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如图四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契合的主题是(     
            
用楔形文字书写     发现于山西应县木塔的辽代            贝尔试用电话        “一部手机走天下”

   的信件                       雕版印刷书《蒙求》书影
A.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的共享B.文字演变与社会生活变化
C.多极化趋势与人类文化传承D.文化传承的载体及其发展
2023-05-28更新 | 39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经学

“六经”作为先秦的重要典籍,经孔子整理后,成为儒家的经典。后来《乐》经失传。汉代,“五经”流传,并出现了对“五经”的注释、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称为经学。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被认为是经学确立的标志,“五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此后,儒学的发展便采取了经学的形态。

因儒学章句繁杂,注疏极不一致,唐太宗时,孔颖达等人撰定《五经正义》,后颁行全国。经学至此虽归一统,但长期以来墨守成规,僵化缺乏生命力,明显呈现出衰颓趋势。唐末及五代时期儒家的道德信念逐渐丧失。宋代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重建对儒家道德的信仰,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为四书做注,“四书”之名确立。明初沿元之制,尊奉程朱理学,编纂颁行《四书大全》《五经大全》诸书,用于科举取士。

——摘编自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等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经学的产生与发展。
2023-05-07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宋代是中国第一个留下丰富皇帝肖像画的朝代,而且宋人特别强调肖像的真实性,于是几乎所有皇帝都有自己的“证件照”。这些御容画像被供奉于各地御容殿中,“如朕亲临”,供百姓瞻睹天颜。这些御容画像(     

A.兼具政治和情感的功能B.意在展现皇帝风姿神采
C.营造了神秘抽象的帝威D.凸显了艺术世俗化趋势
4 . 宋代改变户籍制度,分主户与客户,佃农摆脱了过去只能是地主私属的卑贱身份,成为编户齐民。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户口主要按其职业进行分类
B.政府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轻
C.户籍制度的变革适应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主客户之分违背了征税标准的变化趋势
2023-07-27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
2020-1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17卷引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考前热身练习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6 . 史学观点

材料一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孝武皇帝(汉武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葳、貉、朝鲜,廓地斥境,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夏侯)胜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死亡)者半……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引自《汉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功过?

材料二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神秘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宗教化D.逐渐平民化
8 .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文慧《稻米传奇》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使许多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宋朝代江南稻米广为种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3-11-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宋书》则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②劳动力资源的充实
③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④工商业贸易的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