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宋代弱而不贫。如果一定要说宋代贫,也仅仅是指其中央政府在一段时期内财政比较困难。有宋一代“革命”多。某些学者将宋代石炭即煤的广泛使用并运用于冶炼称为“煤铁革命”或“燃料革命”,其实质为能源革命;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称为“农业革命”;将城市面貌大改观,坊市制度的打破,商品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再受限制称为“商业革命”;将纸币的产生称为“金融革命”;将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所引起的书籍逐渐普及称为“印刷革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使用“革命”一词是否恰当,人们可以提出质疑。但很难否定宋代在不少领域的较大发展,有的领域甚至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积贫积弱之说实不可取。

——摘编自张邦炜《瞻前顾后看宋代》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物之间,人与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也就是说,神本主义在中国不占统治地位,人本主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得出结论。(要求:观点、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4-06更新 | 582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三)
4 . “宋代近世说”提供了宋史研究的新视野,但也引发了学术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把都城移向当时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都会开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社会的近世性质。唐代以来运河沿岸出现的商业都市,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促进了近世文化的发展。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宋代社会不得不倾向于一种资本主义式的统治方式.以考试的方式给予高等文官资格的思想,是极具近世特征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等等,宋代社会呈现出的各种历史现象,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现象相比,两者的发展应该是并行的、等价的。尤其是在中国文艺复兴的初期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独特的印刷术的发达……朱子学的出现,使中国思想界从中世纪迈进了近世,从超越训诂学这一点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文艺复兴。同时,从否定佛教的主导地位这一点来看,更是一种宗教改革。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   商业的高度发达和非农业人口的急骤增加,这种现象和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类似。

但这只是表面类似而已,两者扎根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拿西欧的模式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情况,问题是扯不清楚的.宋以后,封建大国完全成熟了。经济上,庄园制绝迹;政治上,封建割据势力基本翦除,中央集权程度很高: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新儒教一程朱理学。

——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一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


完成下列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对。“宋代近世说”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述。(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0-04-2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 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 研究(见下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研究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梁启超的研究方法、论据、论证过程、结论等进行评述;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论证、批判、修改或提出新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立论科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 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