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商税只有450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即增加到2200万贯;此后虽有所变化,但平均每年总在1000万贯左右。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对外贸易萎缩B.土地兼并严重C.商品经济繁荣D.农业生产衰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世祖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郭守敬等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意思是指将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由此可知,《授时历》
A.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B.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
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以现代的公历完全相同
3 .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2019-05-28更新 | 4081次组卷 | 6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2019-12-01更新 | 633次组卷 | 34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2019-01-30更新 | 2608次组卷 | 84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2019-01-30更新 | 2444次组卷 | 37卷引用:内蒙古北重五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019-01-30更新 | 4781次组卷 | 8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

材料二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

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