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表格列出的是唐宋时期主要省份公共工程数目表。这从侧面反映了(     

朝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直隶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32

11

32

24

18

44

20

29

北宋

12

7

25

20

43

86

18

45

金以及同时期的南宋

4

2

14

4

74

185

36

63

A.政府财政负担的加重B.北方经济呈现衰退
C.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

时间江南地区全国江南地区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率
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
太平兴国五年3492838906726418500163671255.40%
元丰元年1120331285684416603954423400826.70%
崇宁元年1265762322769318113945461905606.90%

——摘编自武建国、张锦鹏《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

材料二   宋代人均耕地为4.4亩,在南方却不足这个平均数,苏州地区亩产可达四石,但江南其他地方的亩产在二石左右。伴随着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要求的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于是开发梯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相继加速。“烧畲山于山岗”“教民焚燎而种”,但山林破坏后,雨则山洪暴发,早则无水灌溉。……入宋以后,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以致江南谷贵民贫。漕运的发展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使得中央王朝不能不仰赖江南经济上的支持。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内容反映的问题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 . 下面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地区
时代
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
西汉15.310.113.6
东汉16.04.212.4
13.999.8125.87
北宋21.413.823.6
南宋27.214.822.7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4 . 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019-09-22更新 | 932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121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文献中对古代南方部分地区经济信息的记载。这些记载最有可能出现在(     
地区记载
吴越十二州 (今浙江大部及闽北)以境内田亩荒废者,纵民耕之,公不加赋
杭州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成都岁市布织缣数十万以给秦、陇军用
江西、浙江、福建及四川的丘陵地区垦山垅为田,层起如阶梯, 每远引溪谷水以灌溉
A.公元3-6世纪B.公元 10—13世纪
C.公元14—16世纪D.公元17—19世纪
2024-04-11更新 | 23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下表所示为北宋时期漕粮运输线路概况。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线路概况
汴河线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及湖北各省的米300万石及菽100万石,自长江运入淮河,再转运到汴京
黄河线将陕西之粟50万石及菽30万石从三门、白坡经黄河运到汴京
惠民河线将河南、安徽地区的粟40万石及菽20万石,从闵河、蔡河运入汴京
广济河线将京东之粟12万石从五丈河运入汴京
A.江南稻米行销全国B.政府重视开凿运河
C.赋税普遍收取实物D.南方农业地位重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熙丰(宋神宗熙宁、元丰年号合称)之际的张方平对北宋财政收入构成进行了精要的总结。其称:本朝经国之制,县乡版籍分户五等,以两税输谷帛,以丁口供力役,此所谓取于田者也。金、银、铜、铁、铅、锡、茶、盐、香、矾诸货物则山海坑冶场监出焉,此所谓取于山泽者也。诸莞榷、征算、斥卖、百货之利,此所谓取于关市者也。惟钱一物官自鼓铸。

下表所示为北宋熙丰之际财政净收入统计(注:度牒钱为政府以出卖僧、尼、道士等出家的执照而取得的收入。)

性质

税种

净税额(贯)

占比(%)

农业税及其他

两税

20589038

34.89

57.51

青苗钱

1848000

3.13

和预买

1500000

2.54

免役钱

8019206

13.59

身丁税

346967

0.59

度牒钱

936936

1.59

茶课

693402

1.18

工商业税

盐课

8470000

14.35

42.49

酒课

6279631

10.64

商税

5930430

10.05

矿课

1086497

1.84

坊场钱

415800

3.16

市舶税

1025640

0.70

市易税

1025640

1.74

合计

59006040

100.00

——据李晦阑《北宋熙丰经济年鉴(10771080)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与国民负担》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丰之际的赋税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任选一个角度,围绕其与“宋神宗时期的财政收入”的关联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歌谣、谚语合称“谣谚”,二者都因很上口而便于传诵,是民风民心的直接体现,也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类别

谣谚

经济谣

富儿更替做(轮流做富户)

科举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政治谣

须信朝家重儒术,一时同榜用三人

社会谣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文化谣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摘编自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观点,并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合理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元曲中有很多有关体育方面的记载,下表摘录的是元曲中描写马球运动和蹴鞠运动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     

材料

出处
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款侧金
莲,微那(挪)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关汉卿《越调·斗鹌鹑·蹴鞠》
款款的骤龙驹,轻轻的探身躯,杓棒起,月轮孤,彩落,
晓星疏。
无名氏《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A.艺术创作提升女性社会地位B.体育运动丰富了文学创作题材
C.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涌现D.元曲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