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多民族政权并立、经济中心的南移、科学技术的辉煌”上述概念描述的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2024-03-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2023-08-15更新 | 125次组卷 | 34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19次组卷 | 25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书籍的力量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某校“青史社”开展关于“书籍的力量”的历史主题学习,设计活动如下: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书籍。

1.将下列书籍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

活动二:了解印刷书的诞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镌刻者于木板上刻字,刻成之后,每板皆依次编号,印就则付以书。

②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欲印则密布字印作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蔡)伦乃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

④泰西谷登堡以铅活字版印书,其法以机压之,一压即成。

2.按技术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④ ①②D.③①②④
3.记载材料②这一技术的文献是(单选)(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D.《农政全书》

活动三:感悟“书籍的力量”

4.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写字母)
书籍书籍的力量
     元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答题标准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建立新宇宙观
     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代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刺激了西欧航海家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
2022-11-12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上海·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他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初步还原史家得出这一结论的研究路径。

步骤一   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确认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曾长期稳定在北方黄河流域。为此,小明基于以下材料,对历史上南北经济权重进行了比较分析

材料一   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1)上述材料中可探究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步骤二   接下来小证明,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南北经济权重发生了结构性变动,并在宋元时期完成南移。小明搜集了如下材料,以呈现这一变动的过程。

材料二   自至德(756758年)后,中原多故,襄邓(今湖北、河南交界地带)百姓,两京衣冠(长安、洛阳人士),尽授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地理志》

材料三   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宋仁宗)时,并从江南来,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皆出于大江之南。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

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890307石,北方5224393石。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

材料五   


——整理自华林甫主编《中华文明地图》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五提供了哪些探究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3)根据步骤二所列材料,小明认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这一结论。说明其理由。步骤三通过学习,小明对史家的研究路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4)在研究方法上,小明会如何总结从步骤一到步骤二的变化?
2022-08-08更新 | 30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2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严重
7 . 宋元时期经济领域的突出现象是
A.土地兼并严重B.经济重心南移
C.边境贸易繁荣D.开设工场生产
8 . 如图文献的最初稿本使用的是本民族最古老语言记录。其使用的书写文字是
A.西夏文B.八思巴文C.契丹小字D.畏兀体蒙古文
9 . 下列在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史著中都有记述的是
A.尧舜禅让B.“楚汉战争”
C.周公德治D.刘秀“柔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此“书”乃是
A.《春秋》B.《史记》C.《资治通鉴》D.《史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