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京梦华录》记载:“如宣德门,元夜点照,门下亦置露台……都下卖鹌鹑馉饳儿、圆子、䭔拍、白肠……龙眼、荔枝诸般市合,团团密摆,准备御前索唤。”这说明宋朝(     
A.市民阶层物质生活的充裕B.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
C.经济发展丰富了饮食文化D.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监管
2023-10-20更新 | 27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洪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代流行“榜下捉婿”,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宋代士人地位提高B.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C.宋代开创科举制度D.门第观念十分流行
3 . 北宋时,棉花在两广以及福建南部普遍种植起来,之后向北推广到江西、两浙等南方各省份。南宋时,在淮南、江南东路、两浙路,小麦成为冬季的重要种植作物,稻麦轮种的耕作制度逐渐确立。这说明两宋时期(     
A.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B.南稻北麦格局开始被打破
C.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D.棉花是南方主要经济作物

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下表所列信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2023-04-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儒学发展示意图,与a、b、c、d四处儒学发展状况对应的是(     
   
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②抨击封建专制并倡导经世致用
③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学派开始创立并形成思想核心
A.a-④、b-②、c-③、d-①B.a-④、b-③、c-②、d-①
C.a-④、b-③、c-①、d-②D.a-①、b-②、c-③、d-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为重振儒家文化,北宋中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指出南宋时期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并说明实现“理”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理学的影响。
7 . 有学者认为∶“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泉州、广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B.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海十分频繁
C.瓷器成为了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达到巅峰
8 .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它位于
A.①B.②C.③D.④
9 . 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三个基本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10 . 宋代社会变化明显,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普遍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中央集权的加强
③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④门第观念的流行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③④
2021-05-08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9十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