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2 .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东晋南朝、唐中叶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虽然还有某些士大夫激于道德上的义愤,对“钱”这个怪物进行挞伐,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时候,“钱”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力量,在社会上活跃起来了,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已经大大地改观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钱”具有强大的力量,连诗人的笔触也不得不承认:“有钱可使鬼,无钱鬼揶揄。”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针对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经济渗透日益扩张,民族危机愈来愈深的严重现实,阐明重利是富国救亡的重要举措。如果继续因循守旧,“犹不讲求生财之道,承亟以实利之是尚,吾恐鱼无水死,国无财亡。”他还强调轻利之说压抑人性,扼杀人才,致使国家陷于困境。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们对钱的看法改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义利观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造船基地集中在两浙、福建、江西以及两湖地区。该时期,造船工人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先进的设计方法,能够制造出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并具有特定性能的优良船舶。最能代表宋代船舶建造水平的是远洋海舶,其特点是载重量大、设计科学、性能优良。宋代内河造船业也不断发展,公元10世纪末,仅官营造船工厂每年就要造3337艘漕运船只。内河船只的推进力主要是风力和人力。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主要采取国内与国外联合的方式设计出口船舶。近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口船只由中国造船业自行设计。中国的造船企业十分重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十多年来,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和航运的需要,造船企业开发了近千种船型。国内主要船厂现在都能按照现代国际造船技术和造船方法建造船舶,如118000吨穿梭油轮、69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近年来计算机在造船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2012年,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这反映了我国船舶工业乃至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跨越发展。

——摘编自王守道《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造船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船业发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际汉学界,宋代被誉为“最伟大的时代”“世界最早的海上帝国”。这一时期中国同亚非地区5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海商依赖200吨以上的大型商船,组建庞大商队,在海上贸易中独占鳌头。宋代进口的“蕃货”以香料、药材、矿产和动植物初级产品为主,而输出品则以手工制成品为主,尤以丝织品、瓷器为大宗出口商品。这和北宋中叶以来在煤炭革命的带动下,手工业生产部门产出能力显著提升有密切关系。据《宋会要辑稿》所载,南宋的出口商品可达二百种。泉州、广州、温州、明州等沿海城市也由此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这推动了江南部分地区经济结构由单一农业结构演化为农商并重的结构。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材料二:1913年和1936年中国部分进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表单位(%)

进口

出口

1913年

1936年

1913年

1936年

原料

5.3

13.4

29.1

35.8

机器制成品

40.4

44.2

12.2

16.3

半制成品

26.7

22.3

38.7

23.2

——摘编自董智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1821年美国制造业产品进口占进口商品的比例超过60%,同一时期的出口商品中初级食品和初级原材料比例高达85%。188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农业生产总值。1914年,美国制造业进口贸易比重下降到47%,原材料出口贸易占比下降到40%,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贸易占比增长到48%。1913年美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原棉,占比高达22.5%,其次是机械,占比为8.0%。1938年,美国主要出口商品变为机械,棉织品出口下降到仅1.9%。

——王红梅《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对外贸易的异同。
2023-09-06更新 | 185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5(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文化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张载、文天祥、顾炎武传递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责任感。闪烁着理想人格和灿烂光辉,强调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核心思想及其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3)阅读材料四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传播佛教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包含着诸多新因素的生成和旧制度的消亡,整个历程包含了均田制的瓦解、不抑兼并政策的出台、官田私田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土地买卖合法化等多个环节。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也迅速瓦解,兵役制度由征兵制逐渐转向募兵制。唐宋之际门阀世族土地所有制彻底瓦解导致部曲奴婢劳动制解体、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致使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得到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入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材料二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中国热”出现的最初媒介是传教士们带回来的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书信等。这一时期各种关于中国的资料风行于欧洲各国,其数量之巨、受欢迎程度之深,在欧洲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传教士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中国热”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欧洲近代转型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绍玲《从“中国热”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并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历史背景。
(3)运用唯物史观,分别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2-11-24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