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南宋临安城水路沿岸建有塌房数十所,房屋达数千间。塌房主将其租赁给本地铺户及外来客商存放货物,并向承租者征收保护与管理费用。材料表明,南宋时(     
A.经济重心南移B.商旅安全有所保障
C.海外贸易发达D.都市商业繁盛
2024-04-01更新 | 409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明清时期,苏州、松江、杭州等地工商业市镇密集;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至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12-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北方“二人转”(古代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因其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风靡大江南北。然则在南宋时期,这种艺术形式曾被朝野认为“服饰乱常,声音乱雅”,属于典型的应该反映的“三俗”文化之一。如淳熙、绍熙年间,大臣袁说友、蒋继周和余古等人都曾就这种现象再三地向皇帝上奏,将“二人转”认定为低俗文化,坚决要求打压抵制。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南北方的文化冲突与碰撞B.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影响
C.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对立D.南北方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官府出榜招募百姓承租荆襄两淮官田,并与百姓订立租佃契约,如果佃人不愿承佃,则许退田别佃,政府另外招人承佃。这反映出当时(     
A.官府与百姓矛盾尖锐B.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均田制得以继续维持D.农耕经济开始衰退
2023-11-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A.商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2023-11-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北宋时期,吕大钧制订《吕氏乡约》,对违反者规定了一些经济处罚措施,结果被批评为“非上所令而辄行之,似乎不恭”。南宋时期,朱熹删去这类措施,改为以规劝为主,乡约才被社会所接受。由此可知,朱熹此举(     
A.强化了乡约的民间属性B.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
C.服务于专制皇权的强化D.直接贯彻了国家意志
2023-10-10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是(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
10 . 宋朝时期,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这反映出宋朝(       
A.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B.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南北经济均衡发展D.农民拥有更多土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