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生活在南宋的陆游经常提到村落的乡村集市,无论是“陈让堰小市”,还是梅市、柯桥兰亭、平水等那些规模明显较大的村落,差不多都有市集。他兴致勃勃地记录集市上的人们,有卖红果的山童、卖樵柴的山客、卖冷粉的小担、卖鱼的渔夫……呈现出绵延千年的烟火气。以上现象主要得益于当时(     
A.政府放任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C.商品经济发达D.人们经商意识观念的增强
2024-04-07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2 . 北宋在招募民户租佃中,以订立契约方式确立租佃关系和租额。1119年,北宋在出租逃田、荒田时,为提高租额,实行竞价方式,“出榜限一百日,召人实封投状,添租请佃,限满拆封,给租多之人”。这说明,北宋(     
A.订立契约成为社会交易普遍准则B.农民依附关系有所减弱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经营方式革新D.流民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所示为建于北宋初期的岳麓书院平面简图,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斋舍及祭祀建筑分布两旁,层层递进,孔庙位于讲堂右侧。由此可知,岳麓书院的建筑理念(     
   
A.彰显了湖湘文化的特征B.反映了理学思辨化的趋势
C.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D.凸显了传统人文主义精神
2023-06-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唐代中后期,许多城市市民占用街区自建庐舍,在大街两侧临街开设店铺,到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更为普遍,朝廷以令其交纳租钱来应对,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城市管理方式滞后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开始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领域商品化程度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造成农业衰退
C.南方经济实力超过了北方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日趋严密
6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描述:“宋元时期,以前被称为圩市、草市或墟的定期集市,有些已发展为固定的市镇。北宋时开封居住着20多万户人家,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许多地方还有夜市。南宋时杭州人口达39万户,120多万人,百货买卖,客贩众多。”这表明当时(     
A.区域经济发展均衡B.商品经济较为兴盛
C.全国人口迅速增长D.城市政治职能强化
7 . 宋代小学教育相当普遍,多为私学,二程和张载等著名学者都做过教习儿童的私学导师;州县官学亦发达,教授要经过考核才能执教;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医学,宋徽宗时还设书学、画学与算学;书院教育兴盛,弥补官学不足。由此可见,宋代教育(     
A.以官方哲学作为指导思想B.注重应用科技的学习
C.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人才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8 . 北宋时期,汴京有香药铺、医药铺、饮子、酒店、挂有“解”字招牌的店铺、邸店、卦肆、纸马铺等店铺以及一系列无字号店铺及摊点。据此可知,当时汴京(     
A.坊市界限已打破B.成为国际性大都市C.抑商政策被废除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2022-12-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时,黄河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同时也为周边物资的运输提供通道;南宋时,形成了以长江为主、运河水道为辅的水路交通运输系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的运输功能不稳定B.南宋疆域的变动
C.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D.长江运输量巨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农民使用的铁制犁铧多样化,主要有尖头和圆头的两种,用以耕作不同土质的土地。安装铁锌的耧车,在北方普遍使用,提高了播种速度。河南地区耕牛不足,有人创造了人力翻土工具——踏犁,可代耕牛之功半。鄂州农民创制了插秧工具——秧马,一日可插千畦。修复了汉唐以来许多废弃的渠堰,又新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农田垦辟,耕地面积逐渐扩大。越南传入的占城稻,这时在福建普遍种植,又推广到江淮地区和淮河流域。茶的栽培遍及大半个中国,桑麻作物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仍是明清时土地利用的主要途径。同时,人们还加紧对盐碱地,冷浸田、低产田等的改良和利用。甘薯传到中国,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省都有栽培。至迟到16世纪中期,玉米已传入中国,马铃薯也是明清传入的新作物之一。18世纪中叶后,山东、河北、陕西关中等地较普遍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南方多熟制也发展成熟。明清时期,肥料的种类和积制方法也得到了发展,主要的肥料有厩肥(养猪、养羊积肥)、熏土、泥肥、饼肥、磷肥(骨灰和灰粉)、绿肥等,施肥的方法也有所改进,明末沈氏提出了著名的“看苗施肥”技术。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