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初,刘秉忠因所用金时《大明历》已有与天象不合问题,提议修订历法。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廷设立太史局(后改为太史院),命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主持其事。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祖父郭荣精通算数水利,他让郭守敬从学于精通天文地理的刘秉忠。后郭守敬被任命为同知太史院事。对于修订历法,郭守敬认为,首先应创制精密的天文仪器,然后进行测量,这样才能有准确的数据。郭守敬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取消黄道圈,创制了简仪。简仪使用许多线以提高精度,是一项改进。郭守敬改制的圭表,把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测影器具“景符”,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经元世祖批允,至元十六年(1279年),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通过实地观测,取得了许多就当时来说世界上最为精确的数据。郭守敬、王恂等人,在此基础上参考累代历法,终于编出新的历法——《授时历》。

——摘编自叶坦、蒋松岩《中华文化通志·历代文化沿革:宋辽夏金元文化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守敬成功编定《授时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系“中国”这一观念的真正力量,一方面是经济因素,经过长期构建的市场交换网,使得各地的物资有无相通,也互相依赖。另一方面是政治因素,中国固然长期被皇权统治,但是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第三个因素,是因为中国的方言复杂,却有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它可以超越语言的区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也作为超越时间的数据媒介,使得文化得以赓续。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以“维系‘中国’观念的力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2.3%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摘引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摘引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品官的非世袭性,使这一阶层的成员构成变动不居,其与平民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户通过科举、军功及买官买爵,可以成为品官之家。有学者统计,在《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部分乡村上户充任各级政府吏职后,成为形势户,也进入官吏阶层。可见,官吏与平民两个阶层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其成员往往出现部分的交错与重合。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变动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2023-11-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放、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史》等官方资料显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都低的出奇。其中数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户平均人口数是2.57;最低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       
A.人口出生率偏低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主要统计赋役人口D.对户籍管理的松弛
2022-05-10更新 | 64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学者杜文玉对唐、宋两朝鼎盛时期的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1   唐、宋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比较

年代耕地面积(万亩)百分比岁入粮食(万石)百分比
唐天宝中48546100%2506100%
宋天禧五年51111105%3278146%

表2   唐、宋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

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总计
321132244181244202947237
201125202171430256402442151643

表3   唐、宋财政收支的比较

时代财政收入数(万贯)财政支出数(万贯)支出占收入之比
3411(其中工商业收入1522330697%
5875(其中工商业收入46199599163%

——摘编自杜文玉《唐宋经济实力比较研究》


分别提取表1、表2、表3中的信息,并据此对宋代经济指标的变化加以说明。
7 . 据有关资料统计,元朝岁收粮赋中,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赋税制度的变革B.地方行政区划的改变
C.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