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今陕西省中部以西安为中心的区域古称“关中”,在中国古代前期,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区,此后历经变迁。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从西向东的空间发展历程,多为武力冲突,扩展与冲突的结果几乎都是西胜东负,而几乎一切以西胜东的历史事件起步之地都与位居中国古代西部的关中平原有关。苏秦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两汉之际,王莽乱政及赤眉起义对关中地区造成的严重破坏,东汉末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以及后来的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混战都使关中地区一再受到沉重的打击。唐代的安史之乱,对关中地区的破坏更为严重,出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景象。秦汉以至隋唐,关中地区作为全国经济重心,一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为增加产量,而进行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导致关中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由于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大规模的宫室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木,从而推动了大规模的原木采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使关中地区的水土条件变差。而且汉朝以后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开始变差,降水量减少,旱灾出现的频率增加。

——摘编自宋政华《古代关中地区经济地位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两个以关中为基地,向东发展,建立王朝统治的史实。
(2)阅读材料二、解读关中地区地位的变迁。
2024-05-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何时诞生的?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三   宋代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又有什么新的举措?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和实质。
2024-05-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3 . 人物谱历史研究离不开人物研究,人物研究不能孤立地就人论人,而要考察人物生存的背景与时代,这样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与行动。

材料一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涉及的人物

①秦始皇   ②蔡伦   ③洗夫人   ④朱熹   ⑤康熙

⑥魏源   ⑦李大钊   ⑧袁隆平   ⑨屠呦呦

材料二   探究主题

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将材料一中的人物,按材料二的探究主题进行分类,并填写序号。要求:序号须全部使用,且不得重复。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运用该主题下所选人物的相关史实说明该主题。
2024-05-14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4 . 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一   唐朝统治结束后,都城的建置总体上呈现东移、南迁和北移的趋势。“汴水自唐末溃决”,后周世宗“因故堤疏导之”,以开封为中心,“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资治通鉴》)。北宋时一直有迁都之议。宋神宗时大臣张方平说:“今之京师(开封),古所谓陈留,天下四冲八达之地,非如函秦天府……洛宅九州之中,表里山河,形胜足恃。”(《续资治通鉴长编》)但终北宋一朝,都城并未迁离开封。《宋史·河渠志》写道:“汴水横豆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靖康之变”后,南宋建都杭州。元明清三朝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均以北京为都城。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大运河》等

材料二

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泛滥和国势衰微,大运河淤塞日益严重。1901年,清政府宣告停止漕运,千年漕运史终止。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运河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它被全面治理、修复,开始重新焕发青春。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南水北调的东线经由京杭大运河,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和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进入21世纪,大运河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大运河苏北段北煤南运的年运量在3亿吨以上,3倍于京沪铁路。大运河也是北粮南运和南货北调的重要通道。
2020年,习近平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大运河山东微山湖至杭州约800公里河段,其运量比欧洲最大的航运河莱茵河多1亿吨,是全球货运量排名第四的河道。2022年,大运河总运量达8亿吨。
202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保护传承和发掘利用能力,构建国家记忆体系。

——摘编自《京杭大运河经济带进入“重塑时间”》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以后,历代都城的建置与大运河的关系。
(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大运河的变迁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4-05-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水稻的输入与输出

材料一   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在唐末传入我国后,经宋朝政府的大力推广,兼之自身的优良品性,逐步发展为长江流域居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并相继演化出众多优良的新品种。由于占城稻的生长期比较短,江南地区种植占城稻的时间,大致是在每年的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在收获完占城稻后,还有较长的农时可以用来种植麦类作物。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人口南迁,导致南方江、淮、浙一带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成功推广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国,特别是缺粮国,开展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项目,聘请中国专家到受援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试验示范,其中有10多个国家开展商业化种植,种植总面积超过7800万亩,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常规品种高出2t左右。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占城稻在宋代推广种植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推广的原因及影响。
2024-04-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论语》 —— 人类文明的瑰宝

材料一   汉唐时期,有记载的研究《论语》专著约百部。而两宋时期有250余部。《论语》是北宋文人必读经典之一。深受重视。他们虔心研治儒学,成就了北宋《论语》注疏的辉煌局面。两宋对于《论语》的注解。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章句、训诂、名物等。而   开始注重对其义理的阐发与分析。都体现出诠释义理的深度。代表作有程颐《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及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等。《论语》学的发展蔚为壮观。

——摘编自刘亚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流传研究》

材料二   4世纪后期。《论语》传入日本。7世纪。日本最早的宪法中多条目直接出自 于《论语》。大化改新时的教育机构中《论语》被定为必修书目。《万叶集》《源氏物语》 等作品均引用了《论语》的话语。9世纪。祭拜孔子与孔庙合法化,宫廷首开“论语讲   筵”。18世纪,朱子学在日本取得官学独尊地位。政府和民间初等教育都以《论语》为教   材。近代日本企业家利用儒家伦理。为其追求利润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从17世纪开始   《论语》等中国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儒家不依靠宗教力量、以伦理道德支撑社会发展   的思想体系,成为欧洲思想家们学习的对象。其中伏尔泰尤其引人瞩目,他认为中国“在   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论语》译介 与研究兴盛,译本越来越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论语》也在当时成为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摘编自馆冈邦雄《<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论语》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简述《论语》对外传播的影响。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初,在四川地区设立茶场司,陕西秦州建立买马司,负责茶马贸易。后因榷茶和买马的业务迅速发展,遂将二者合并于成都,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征榷、运输、销售及买马事宜……北宋前期,马的货源比较充足,一匹马通常需用50公斤茶叶来换。后来茶叶价格下跌,一匹马的价值等同于125公斤的茶叶。在特殊时期,马匹短缺,单匹的价格可以兑换到500多公斤茶叶……吐蕃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参加者,其规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产品则多为青藏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土特产品。汉族地区的绸绢、布匹、陶器、食盐和其他手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也大量流入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远在红海的阿拉伯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贩运印度、缅甸地区的犀牛角到中国,再将西藏、云南的香料、香药转运到国外,获取利益。

——摘编自马巍《宋代丝绸之路新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影响。
2024-03-25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近世名门鲜克永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平民型宗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平民型宗族”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366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3)(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9 . 西部建设

材料一: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现今四川境内的场镇共设置40个商税务,成都府的商税额达17100贯,居全国第二位。成都是西南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商埠,是著名的粮食、茶叶、蜀锦绢帛、麻布的产地和集散地。

一些商人通过开设专门保存现钱的铺户,初步了解与掌握了货币流通基本规律,知晓如何使用和管理货币,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并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

——孟建华《北宋交子发行的过程时间、作用意义及千斯仓”钞版考》



“千斯仓”出自《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1)结合材料,以纸币为切入点,对宋朝成都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描述。

材料二: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
这已不是渤海太行
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
莫辜负伟大的时代
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
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
……

     ——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文理导愚蒙   
政法倡忠勇
师资树人表   
实业拯民穷
健体明医弱者雄
勤朴公诚校训崇。

            ——西北联大校歌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得到极大发展。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1956年《论十大关系》

2000年1月,国务院组成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2000年~2007年间,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000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4845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1.6%,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看到了更加光明美好的发展前景。2020年5月印发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实施西部建设国家战略的条件和意义。
2024-01-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庄园

材料一   东晋谢灵运承袭祖父的爵位——康乐县公,在会稽经营家族庄园。他在《山居赋》中记载,“田连冈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蔚蔚丰秫,苾苾香粳(稻米)”“兼有陵陆,麻、麦、粟、菽”,可做到“供粒食与浆饮”。庄园中由佃客(依附民)为之生产蚕桑麻纻,甚至还提到“六月采蜜”“亦酝山清”(酿酒)。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宋代,富者有资可以买田,并招募浮客(佃户),分耕其中。政府规定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一些田庄设存放借贷佃户财物的解库,佃户乏时,举债于主人而后偿之”“秀州居民韦十二者,于其庄居豢豕数百,散市杭、秀间”。

——摘编自崔永盛《唐宋庄园和庄园经济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谢氏庄园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提取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庄园发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2024-01-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