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ド列要求。

材料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 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 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 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 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 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的特点,并分析农书内容不断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在海上交通中设立巡检、通关等机构,保护海上商贸的利益;实行“市易法”,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和私人经营。同时,宋朝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品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海外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宋朝时发明了“磁针航行”等航海技术,使得海上变通更加便捷和安全。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建造了大量的商船和战船,使得海上贸易更加畅通和有序。

——摘编自周必超《浅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纵观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其初衷在于扼杀郑成功等抗清力量,但在郑氏政权消亡之后,仍屡行海禁,盖因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清王朝统治者总自以为是“天朝大国”“富有四海”,而无视当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把他们的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地加以排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历史愈向前发展,清王朝就愈加腐朽、自负和保守。

——摘编自王宝山《试论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代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清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市。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交会,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送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为“东北丝绸之路”。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外贸易较发达的时期。宋元统治者为了取得海外奇珍异宝并征收外贸税收以助国用,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以“朝贡”“官本船”为名的官方贸易,凡属官方贸易的货物,免交商税;另一种是民间贸易往来,主要港口如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温州,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商舶,征收舶税,收买舶货。

——摘编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今陕西户县北),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

材料三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2022年7月第3次印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2023-11-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地区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 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等《乾坤众生》整理

材料二   唐宋时期部分状元数量及分布表(有籍可考者)

唐代

宋朝

河北、河南

28

13

陕西

11

1

山西、山东

10

11

江苏

6

9

江西

2

9

两广地区

2

3

两湖地区

2

3

安徽

1

5

福建

19

浙江

24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唐宋时期状元数量空间分布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3-11-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

①"仁”与“礼”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臣恐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了。


(1)根据材料一,请说明①和②分别是谁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请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程朱理学吸收了哪些思想?
2023-1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主户作为宋代户口的基础,占全国总户数的65%左右,是宋代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张斌《宋代的户口管理探究》

材料二: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

——(宋)石介《徂徕石先生全集》

【思考】提取宋代户籍变化的信息,并说明理由。
2023-11-04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先秦到隋唐,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政治重心所在。然而中唐安史之乱以后,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北方经济区在战乱蹂躏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而南方,人口激增,农业生产效率高,经济实力开始赶上并日渐超过北方。

——摘编自游彪《宋史》

材料二   宋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高于北方地区。南方水稻田产大多高于北方麦豆一倍以上,茶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南方许多地区都种植,南方成为造船、造纸、印刷、冶铸、织染等行业的重心所在,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北方,镇市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到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及其发生变化始于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3-10-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二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表


材料三: 宋代人均耕地为4.4亩,在南方却不足这个平均数,苏州地区亩产可达四石,但江南其他地方的亩产在二石左右。....于是开发梯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相继加速。“烧畲山于山岗”、“教民焚燎而种”,但山林破坏后,雨则山洪暴发,旱则无水灌溉。....入宋以后,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以致江南谷贵民贫。

——摘编自郑学檬《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较前代相比,指出宋代南方出现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一中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10-0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说出两个)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