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经济、文化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古代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反映在出版事业上,就是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宋代的书籍装订,已由卷轴形式过渡到装订成册的册叶形式且已经十分完备,并普遍推广全国各地。宋代出版的书籍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不仅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农、桑、医、算等专著以及法律、地理、建筑等类书籍大量出版,卷帙浩繁的佛藏、道藏多次上版刻印,而且还出版了数以千卷计的大型类书。刻书机构遍及各地,不仅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刻书机构如国子监、崇文院,而且地方政府也都刻印大量书籍,同时私人也纷纷刻书,出现了大量私人开设的书铺刻书出售。虽然这时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但宋代书籍大都仍采用雕版印刷,这些书不仅印制精美,富有艺术性外,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因为它们是很多书籍的祖本,自然成为研究历史和其他考据的早期版本依据。

——摘编自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凸版印刷术、平板印刷术以及凹版印刷术使得我国的印刷技术实现了从手工到机械的跨越。出版物也由之前的以线装为主逐步演化到平装、精装为主的图书形制。中国的传统出版向来是以经史子集为主体,随着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方的接触也日渐频繁,中国的有志之士开始广泛地了解和移植西方文化思想,并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图书,这就使得中国的出版物内容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各种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新学科随之出现。另外出版观念的变革以及出版机构和管理的革新,都曾为中国传统出版向近代出版的转变添砖加瓦。

——摘编自陈力《中国图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代图书出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宋代相比,近代图书出版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2021-07-08更新 | 5924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_____。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在材料一_____处填上合适的人名,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为保证中央财政收入采取的措施。
(3)指出材料二、三政府商业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一句话概括宋朝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并以国家财政来源为例说明
2021-03-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关于唐宋时期社会的研究,吸引着不少国内外的历史学家,因为唐宋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放”应为“被”;“软”应为“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所示政治现象之间的历史联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与唐代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而不应该加以分类区别。《论语》开篇就提出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教育准则,这对于今天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有重要启示的。

孔子在教授学生时,从来不知劳苦,不厌其烦,一丝不苟,想方设法使学生弄清楚他所讲的内容。孔子认为对待不同智力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为不同学生的性格、志趣和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陈顺珍《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汉代在郡国设“学”,县道邑设“校”,乡设“庠”,聚设“序”。蜀郡太守文翁选派小吏到长安学习儒家经典和汉朝律令,学成归蜀在成都创设的官立学府传播中原文化,并免除学生的徭役,蜀郡的文化面貌因此大变。汉武帝通令嘉奖,并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地方官学因此逐步推广开来。汉平帝元始三年,由王莽倡导主持,朝廷颁布了地方官学制度,规定“学”与“校”设经师一人,“庠”与“序”设考经师一人。至此,地方官学得以全面普及,从中央到地方至乡村的各级学校教育体系全面建成。

——摘编自曹新洲《汉代社会教育》

材料三   宋代理学士人着意对书院进行改造,将已被州县官学取代而走向衰亡的书院重新利用,并在教育中逐渐确立中国古代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等三个最主要的职能。宋代理学家制定了书院学规,如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强调求学的目的在于正己、修身,而非追求功名利禄。他们确定了以理学经典解释为标准的书院教学内容,制定书院祭祀礼仪,创立书院会讲制度等。多层面对书院进行制度化、正规化建设,从而使其从传统私学的窠臼中脱离出来,达到了中国古代私立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孔子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汉代地方官学体系全面建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改造中国古代书院并使其重新勃发生机的具体措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   晚明(15221640年)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于“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括宋朝分别在科技、书法、绘画与文学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作物品种的单一,使农民在自然灾害侵袭面前常常束手无策。宋朝的统一不仅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的政局,也为农作物品种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宋太宗下了一道粮食品种南北大交流的诏令,“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原产于占城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在宋代也不断扩大种植区域,描画的种植在北宋时主要是在广南东西、福建路,到南宋后期也扩展到两浙、江南东西路,并作为夏税交纳。又如西瓜自辽初由回纥传入辽,金代传入黄河中游的河南,绍兴十三年洪皓自金朝“携‘西瓜种’以归,今禁囿、乡圃皆有”,西瓜遂传入江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历史影响。
9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代、唐代、明代)的治水活动(含水利工程)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整理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三图治水活动分布信息,判断各图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10 . 有学者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家程颐就将“百年无内乱”列为宋代“超越古今者五事”之首

——朱熹《河南程氏遗书》卷15

与程颐大致同时的邵雍在临死前写下:“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老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卷18、卷20

材料二   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的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穆斯林商人和水手从事贸易的积极性,也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1)结合所学,指出宋代为除“内乱”、致“太平”所作的地方收权设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及“推陈出新”后的儒学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