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耕织图。南宋绍兴年间,临安于潜县令楼璹“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其中耕图21幅,自浸种至入仓;织图24幅,自浴蚕至剪帛。每幅图上配以五言诗一首。《耕织图》完成后,受到宋高宗赞许并获得吴皇后题词,宣示后宫。整个南宋时期,各府、州、县的衙门墙壁上都绘有《耕织图》,让官民观看,以了解耕织过程和细节。元代以来,历代都有《耕织图》的摹本。

材料二


《耕图》第10幅“插秧”
左图中的配诗: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
溪南与溪北,啸歌插新秧。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
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注:秧马是宋代南方农民发明的一种插秧工具。)

《织图》第14幅“择茧”
左图中的配诗:
大茧至八蚕,小茧止独蛹。
茧衣绕指柔,收拾拟何用?
冬来作缥絖,与儿御寒冻。
衣帛非不能,债多租税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程玉艳《<耕织图>的发展及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耕织图》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南宋《耕织图》的史料价值。
2023-10-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等地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樵(11041162年),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校雠学家。出生书香之家,少年时读书资质异于常人,父早逝家道中落,生活清贫,长年累月四处向藏书人家借读,重视实学,治学态度严谨务实。隐居夹漈山,潜心修史,不事科举,淡泊名利,钻研学问,十年访书、三十年著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与司马迁修书的“会通”方法,融会贯通古今天下之书,使之成为一体,贯通上自羲皇、下至五代的古今历史,凭一己之力撰写出一整部纪传体通史《通志》,涉及各学科领域,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提出“求书八法”,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被后代藏书家视作模范;对校雠学、目录学、图谱学、分类法等进行了创新,提出科学的图书分类方法,被称为我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

——《会天下之理,通古今之道》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樵的学术成就。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樵学术成就的原因。
2023-12-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023-10-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唐朝长安城示意图                                 图2 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材料二   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比较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城市布局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东京城城市布局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023-09-21更新 | 18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料的阅读和运用是探寻历史事实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东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材料二   下图的这枚银币,很像古代流通的钢钱,只是体积略大,正面有四个很像汉字的文字,有学者考释认为写的是天朝万顺四个字。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这枚辽代银币上铭刻的是契丹大字。契丹大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由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银币背面刻有契丹小字,专家译为天地契丹,万世永顺。但这枚银币并不是流通的货币,而是所谓的压胜钱(注:压制邪魔,取得胜利)。这枚银币是全国最早发现的辽代大字银币,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古文字学、钱币学以及辽代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史料。


契丹银币(正面)

契丹银币(反面)

——摘编自《国宝档案》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史记》和画像石,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荆轲刺秦王”,哪个价值更高?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代银币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史料的基本类型以及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
2022-11-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为某位教师上课时绘制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趋势图,指出b点和d点儒家思想发展状况。

材料二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其对外的良好开放性,而能够虽然经受过佛道的冲击、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外族的入侵都能够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但到明清以后中国文化却开始走向了一条封闭的道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后,为了防止倭寇的侵略,巩固封建统治,开始限制通商。清朝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全面封闭政策,朝着自我封闭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及感悟》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导致该趋势的出现的因素。
2022-11-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的人口密度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1)分别提取上图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南宋时期的人口分布图,说说你的设计并阐明理由。
2023-03-3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
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

材料三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简介两税法。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23-01-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祈风是宋代市舶司主持的一种典礼。南宋泉州知府真德秀曾作《祈风文》,“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过失)者,神也。是以国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岁而再祷焉”。泉州九日山保留的十段宋代祈风摩崖石刻是全国唯一的祈风石刻群。

——摘编整理自《泉州祈风石刻考释》

材料二   元代泉州被非洲大旅行家白图泰称之为“世界大港之一”。马可·波罗就是从泉州返回意大利的。在海外贸易的带动下,泉州周围的柑橘、甘蔗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并大量出口。据考古发现,泉州一地属于元代的瓷器窑址,就多达几十处。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大批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商人来到泉州长期定居,被当地居民称为“南海蕃客”。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热那亚商人建立“商站”,在官方的监护下聚族而居,并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几乎所有世界性的宗教都传到泉州,使泉州发展成不同宗教和谐共存的一个“圣地”。

——摘编自周中坚《梯航万国,誉播遐方——元代泉州港的极盛》


(1)概括指出材料一文物、文献有哪些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世界大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海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