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了传统儒学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并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杰作,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它取材于春秋时期晋国发生的宫廷政变,最早见于《左传》,该剧主要描写两家仇杀和搜孤救孤的故事。春秋晋灵公时代,赵盾与屠岸贾文武不和,屠岸贾遂起杀赵之心。在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杀光后,还千方百计追杀赵氏孤儿以斩草除根,而一批仁人志士想方设法保护孤儿。这场尖锐激烈的冲突中,刻画了程婴、韩厥、公孙杆臼等义士的英雄群像,他们分别以舍子献身的壮举,保护了孤儿,最后复仇锄奸,伸张了正义。廿年后,孤儿成人,程婴终于揭明真相,计杀屠岸贾,赵氏母子终得团圆。

材料二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戏曲家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最成功的一部悲剧作品。该剧是以古老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报仇为主线的故事。这个王子复仇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8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到了莎士比亚的笔下,则改编成了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多样,他既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有强烈人文主义思想的王子,有软弱的一面,又有坚强的一面,他对现实充满了敌意,为父报仇使他与叔父构成了全剧的主要矛盾。经过正义与邪恶的几番较量和斗争,哈姆雷特杀死恶人并与敌人同归于尽。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姚文振《中西方悲剧文学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氏孤儿》的创作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上比较《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异同,并阐述《哈姆雷特》的思想意义。
2020-10-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4 . 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
A.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
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
C.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
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
(2)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3)综上,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宋、明时期,新儒学派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并与外来佛学相摩相荡,终于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亲自派人迎接佛骨,历时一个多月。据统计,中唐时期,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

——摘编自曾绍发《浅议韩愈反佛的原因》

材料三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学经书中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灏、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为“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反对佛教的理由与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


(1)比较图1和图2,指出宋代书院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说明清代书院发展带来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代漆文竹简冗重艰难,不可名状。秦汉以还浸知钞录,楮墨之功,简约轻省,数倍前矣。然自汉至唐,犹用卷轴,卷必重装……且每读一卷,或每检一事,紬(chōu)阅展舒,甚为烦数,收集整比,弥费辛勤。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摹,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                   

 ——[明]胡应鳞《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材料二:《宋史·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旧唐书》载唐仅一百一十二家,元人较之,尚多五倍。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臣僚言:“朝廷大臣之奏议、台谏之章疏、内外之封事,士子之程文,机谋密画,不可漏泄。今乃传播街市、书坊刊行,流布四远,事属未便。乞严切禁止。”诏……照见年条法指挥,严行禁止。其书坊见刊板及已印者,并日下追取,当官焚毁……今后雕印文书,须经本州委官看定,然后刊行。           

——《宋会要辑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书籍的演变过程及原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并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宋朝对于书籍流通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
2020-10-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业性农业、民营手工业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比例增大,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市商业特别是集镇商业繁荣昌盛,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区域市场之间联系增强,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商品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商业经营主体除了以经商为主业的职业商人外,已扩展至农民、城镇市民、个体手工业者、官吏、皇室、士绅、僧道以及浮游流亡诸阶层。

——摘编自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朱元璋认为只有“重农”才能“富民”,而要“重农”必须“抑商”,让主要劳动力固定在土地上。一般农民不能脱离本身的户籍去经商,而商人也只能在本地经营,想去外地,手续十分繁杂。朝廷还强化了专卖制度,规定对盐、茶由国家垄断经营,盐商、茶商必须取得“盐引”“茶引”等专卖许可证才能经营,否则构成私盐罪、私茶罪,处罚手段极为严厉。明朝不仅对生活必需品专卖,对金、银、铜、锡、硝、硫磺等重要物资也全部实行专卖。明朝还实行“海禁”,商人和百姓不得从事对外贸易。这项政策被朱元璋的继任者多次加以强调,成为明中期以前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摘编自陈忠海《明初经济政策为何走“回头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相比,明朝经济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10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社会政治因素和地理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和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概括指出古代农业中心①地区(黄河中下游)衰落、②地区(江浙地区)兴起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2020-11-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