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约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A.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2020-02-08更新 | 64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2月第01期(考点01-07)
2 . 诗词: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唐诗宋词也是研究唐宋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长安)之作》

王维(唐)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材料二:

《望江南》

仲殊(宋)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材料三:唐太宗经常作诗,上行下效,皇帝的这种做法势必会影响到下面。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的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

——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唐朝政府接待“万国”使者的官方机构的名称。根据唐诗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长安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都市商业发展的状况。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原因。
2020-01-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史料中的发明距今(2019年)
A.近500年
B.近800年
C.近1000年
D.近1500年
2019-11-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史料记载,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重门阀士族,而重金榜题名;二是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材料反映宋代
A.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B.婚姻和家庭看重物质财富
C.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观念的变动D.门阀士族的影响逐渐弱化
5 . 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1其首都在都城结构上,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
2某年宣布不禁夜市,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至于“耍弄处”,营业“通宵不绝”
3某皇帝初年,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019-10-1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
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中,汤因比和余秋雨都对宋代的中国非常向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可能会关注的宋代市民文化现象,并分析这些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所列两届博览会中美展品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
2019-10-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在任官前出身于平民;明清时期43%的进士在任官前出身于平民,这说明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发生变动
D.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时间人口比例
北方南方
742年3042万人2036万人3∶2
1080年956万人2368万人2∶5

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2)材料二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3)请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唐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瓷器制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无论是越窑生产的青瓷还是邢窑生产的白瓷,釉层均匀,浑厚滋润,深得世人喜爱。此时陶瓷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没有开拓国外市场,进行对外贸易的意图。之后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密切,外国使臣、学问僧、商人纷纷前来中国,唐政府也曾多次向外派遣使回访,“唐三彩”和其他精美的瓷器作为礼品,交流到各国。自九世纪前后开始,瓷器作为大宗商品远销海外。

——摘编《论唐、五代时期陶瓷手工业的成就及瓷器外销》

材料二 宋元时期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运销海外的瓷器品种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生产品种,其中越窑青瓷、龙泉窑系青瓷、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最受欢迎,出口量很大。外销瓷器的产地也比其摩末明显增多,福建、广东等地出现了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瓷器外销的过程中,制瓷技术也随之外传。宋元时期朝廷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雍宁四年,宋太宗谴内侍八人敕书金帛,分四纲,分往海外诸国,邀请海外商户来华通商。除朝鲜和日本外,南亚、西亚等地的制瓷业也在中国的影响下先后发展起来,据史料记载,十三世纪的波斯瓷器上发现过中国式凤凰纹饰。

——摘编自任荣兴《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外销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至五代瓷器外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瓷器外销的显著特点和主要原因。
10 . “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