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包含了古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都城情况的丰富信息。请任意提取两个时期都城发展(或变化)的信息,予以论证解说。(要求:信息提取准确、符合史实,论证说明充分,语言简洁,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B.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492次组卷 | 68卷引用:衡水金卷2018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北宋初年,占城稻传入中国福建地区,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并命张贴榜文“……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北宋对外贸易以农业为主B.张贴榜文的可能是地方通判
C.经济重心南移到福建一带D.北宋政府对南方农业的重视
4 .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论述解读正确的是
A.他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B.体现了朱熹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C.说明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根本否定D.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明天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印刷术

A.①B.②C.③D.④
6 . 一日某学者与弟子讲学至深夜,弟子们正对一个概念困惑不解,恰好府内抓住一小贼,小贼不屑于学者仁义道德的说教式指责。学者随即命令小贼脱衣服,小贼无奈照做,直到脱到最后遮身之物,小贼拼死不再脱。学者弟子们豁然顿悟老师的用意。据此可知,老师意在
A.让弟子们懂得“心静自然凉”B.教导弟子求学应“格物致知”
C.采用案例教学解释“致良知”D.深刻解读“存天理,灭人欲
7 .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出赋和商税(1776年—1911年)

田赋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177642771300731593020027
184242293282761303058924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白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为视角,解读赋税结构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贵由赤》记载:“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日‘放足’,以脚力便捷者膺赏……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起程。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万岁。先至者赐银饼,余者赐段匹有差。”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是发生在元朝行省范围内的体育盛举B.是朝廷组织彰显民族习俗的体育运动
C.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国际马拉松比赛D.是文学作品的夸张描述没有史料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医疗机构, 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医疗机构。中央的医疗机构有三个部门,一是掌管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太医署,二是为帝王诊疗服务的尚药局,三是为太子治病保健的药藏局。地方医疗机构根据人口数量不同,其设置规模也各不相同。唐代制定了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管理的法律制度,仅对因医致死伤(医疗事故)与借医行骗(非法行医或诈骗)等情况作了详细规定,还专门对妨害卫生,诸如卖假药、毒药等也作了专门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也有一整套措施。

——摘编自徐正东、邓盛木、刘博《唐代医事管理与医疗机构设置制度初探》

材料二 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运行,主要通过建置机构的方式贯彻执行。宋代医政被称为鼎新革故的时代,这一时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医政建设呈现出空前活跃状态,医疗福利制度较之前朝重视宫廷医疗向平民医疗转移。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医疗福利制度的有效实施为目的,针对皇族及官员、军人士兵、平民百姓等三大社会阶层建立医疗机构,施以医疗福利。同时政府通过抑巫扬医、培养人才、检束医官等方式加强医疗人员管理,保障医疗福利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医疗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医疗福利制度加以解读。
10 . 南宋时期开始流行“天上天堂,地上苏杭”的谚语。地处江南的苏州、杭州两地,已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向往的富庶繁盛的都会。江南一带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夏九州之内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区域。这与广大北方移民的参与密不可分。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宋时北方经济相对落后
C.南宋时大量北方人南迁D.北民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