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气候变化与应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话题。我国古代以农立国,气候变化极大的影响了农业区的进退,对作物品种、粮食产量、耕作方式也有很人的影响,甚至影响王朝的兴衰。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分析,学者们对我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是以公元纪年为时间尺度,根据学者研究制作的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代(公元)气候状况冬半年平均气温与21世纪初比较
增(+);减(—)
粮食亩产量(与前一时期比较)
增(+);减(—)
1200温暖期+0.30C+22.9
210560寒冷期0.47C2.3~0.4
570770温暖期+0.23C+29.9
780920寒冷期0.50C7.5
9301310温暖期+0.18C+9.4
13201910寒冷期0.39C+16.0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问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试分析中国历史上东部地区气候的阶段变化与对应王朝盛衰之间的关系。(盛衰各举一例即可)
(2)指出表中所示公元1320-1910年间长时间寒冷期粮食亩产量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此特点的成因。
2021-10-2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和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以下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大运河的开凿
A.是隋末和元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B.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C.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优越性
D.使政治中心由中原向北方农耕和游牧过渡区转移
2021-10-21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3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儒学的普及化和世俗化
C.先秦宗法制度得以重建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4 .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宋代'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 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政务活动为中心的大城市'。”这段论述可用于说明,宋代
A.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B.海外商业贸易的繁盛
C.南方新兴城市的涌现D.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2021-10-19更新 | 4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5 . 朱熹认为,“心者,人之知……知觉从义理上去则为道心,知觉从利欲上去则为人心”。因此他主张必须让人的知觉从义理上去,使心中装有仁义礼智,从而达到一种不为物累的崇高境界。材料体现了朱熹
A.“存天理,灭人欲”思想B.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倾向
C.“格物致知”的方法论D.用“心”感悟世界的认识论
2021-10-18更新 | 697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这些争论说明了(  )
主要依据
怀疑—否定说1.《马可·波罗行纪》未提及长城与茶等,把“契丹”和“蛮子”当作两个国家;2.《元史》等文献无相应记载。
肯定说1.依据汉文《经世大典·站赤》和波斯文《史集》等,结合《马可·波罗行纪》中的记载考订出马可·波罗离华的确切行踪;2.马可·波罗所述的种种细节越来越多地被学者通过其他文献所证实。

A.历史真相往往具有多元性B.史料越丰富越接近史实
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历史研究无法形成共识
7 . 读图旨要两宋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空前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问题导引两宋时期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
2021-10-1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针对土地问题,程颢曾提出“须限民田,如古井田”。而宋神宗说“如此即致乱之道”,认为只可以“利害”来使民“知所趋濉”,“若夺人已有之田为制限,则不可”。这反映出宋代
A.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B.私有财产观念增强
C.理学价值观受到冲击D.政府鼓励土地兼并
9 . 明清时期,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对徽商经营中的各种义行及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多有记载。各类“儒行”“义举”成为徽州民间评判商人德行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现象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性B.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背离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北宋中期以后,海外贸易收入一直占宋朝收入的很大比重。宋代对外贸易港口的分布不再呈点状,而是形成了区域,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今广州、杭州、宁波、泉州、嘉兴、松江、镇江、苏州、温州、江阴、海盐、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元丰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

——摘编自袁南生《从经济外交的视角看宋代对外贸易的得失》

材料二   朱元璋在他统治的前几年里禁止私人对外贸易。所有的对外贸易都必须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唯一被允许进入明朝进行贸易的外国人是那些作为朝贡使团成员的人,但其官方目的是向明朝皇帝进贡,并接受皇帝所赐礼物。史载,(明代)有贡,即有赐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而供亿浩繁,(赏赐)何啻数十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私人海外贸易得到蓬勃发展,朝贡贸易体制趋于解体。

——据【加】卜正民等《全球贸易冲突:16--20世纪》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解体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