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水浒传》部分引文



从表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
2021-09-1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后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宋朝,书法真正实现了由书法技艺到书法艺术的转变,宋代为书法赋予了更具风雅的色彩。在宋代后期,南宋以及金代的大多数文人书法家,在书法风格方面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以苏、米等人为代表的书写风格。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宋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书法仿佛丧失了活力,书法的风格“中规中矩”,不再如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他们大力推崇宋代书法风格,如以祝枝山以及文徵明等人为代表的吴门书派。

——刘碧新《以宋代为例研究书法的时代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任一时期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8-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备作业)
4 . 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是宋元和明清时期部分科技成就:

宋元明清
印刷术北宋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元朝王祯发明木活字印刷和转轮排字盘;
火药北宋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元朝出现铜铸火统(铜将军)明代火器大发展,军队普遍装备火器:
指南针宋代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农业宋朝陈勇编撰《农书》,是第一部记载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书籍;元朝王祯编撰《农书)、政府编撰《农桑辑要》明代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清代鄂尔泰编撰《授时通考);
天文历法宋朝杨忠辅制定《统天历》,其中的回归年长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数值;元朝制造了简仪等天文仪器十几种;元朝郭守敬制定《授时历),比格里高利历早300年;明朝建立观象台,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台;明代制定《崇祯历书》;清朝汤若望主持编订《时究历》,在康熙五年被废;
医学宋代王举正校订《素问)《难经》;宋代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宋代宋感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被西方认为开创“法医鉴定学";元代在传统中医学基础上吸收阿拉伯医学成果;宋元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促进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数学宋元数学四大家: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元代朱世杰著《四元玉鉴》讲述如何解多元方程组,提出消元法,比西方早300年;明朝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清朝政府编撰《数理精蕴),被誉为“初等数学百科全书”。

结合以上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需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唐、宋)的书院分布图及具体数量。



图1

图2
分别提取图1、图2的书院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6 . 唐宋两朝在中国休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知识分子的休闲文化

唐朝宋朝
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文士群体中盛行一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活动,如打毯、射猎、舞剑、歌舞宴饮、户外游赏等。休闲文化主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皇室、贵族、官僚等社会.上层阶级仍然是休闲的绝对主体。集体性的宴饮、游赏、节日狂欢较为普遍,如一年一度的曲江游宴。文士热衷于参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视野多关注公共事业和公共领域,休闲目的大多与自身的政治事业前途息息相关,参与休闲活动多为自发、外放的形式。士人欣赏牡丹,如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士大夫对休闲活动的选择,偏向文弱、静态的休闲方式,如棋类、投壶、捶丸等。休闲文化的主体逐渐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士大夫偏爱室内静娴雅致的休闲方式,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成为生活中“四般闲事”。士大夫已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中抽身出来,将视角更多的凝聚到自身,更多关注私人休闲领域。大部分士人有了自觉的休闲意识,即便是聚集,也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进行精致休闲的聚会,以此寻求知音,切磋文艺。士大夫赞赏梅花、莲花,如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摘编自肖潇《从文士到士大夫演变看唐宋休闲文化变化趋势》


结合时代背景对唐宋知识分子“休闲文化”的演变进行合理解释。
2021-05-05更新 | 838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儒家思想

注:文庙是地方官学的礼制孔庙的称谓,依据礼制建设并与科举相结合的孔庙。

龠是一种体现华夏礼乐文明的吹管乐器,其形制似笛。


观察以上图片,任选3幅或以上图片,提炼一个有关儒学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金元的“侵略”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宋朝“积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军事能力的强大与否,而是统治者主观运用客观实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任一个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学是宋朝以降中国士人学问的核心,理学有两个关键特质。第一,理学探讨的范围甚至比西方的哲学更广。它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第二,理学是“一套”学问,它有严谨的逻辑,将众多内容容纳在一套可以讲清楚的道理中,而不是把这些东西分开,做片段式处理。

——杨照《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期,王德华在《中国文化史略》“叙例”中写道:“中国人之应当了解中国文化,则无疑问,否则,吾族艰难奋斗、努力创造之历史,无由明了,而吾人之民族意识,即无由发生,民族精神即无由振起…国脉益危,不言复兴则已,言复兴,则非着重文化教育,振起民族精神不可。本书之作,意即在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