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形成了非常不同的分工模式:游牧文明是劳动密集型;农耕文明更接近于资本密集型,犁的使用需要劳动者的上肢力量和握カ,因此男人在劳作中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于是形成了明确的男女分工。

——摘编自加州大学朱利亚诺等《性别角色的起源:女性与犁》

材料二宋代商业化的展开,也是市场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市场化不但表现为民间的衣食住行均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宋代江南一带的许多农户,基本上已经不种田,“糊口之物,尽仰商贩”。…明代朱元璋似乎下定决心要将中国改造成为一个封闭而宁静的巨型农村,人们待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得擅自离乡离土;这个宁静的秩序不欢迎流动的商人、喧哗的商业,不需要市场与货币,国家的赋税也以实物税与劳役为主。至于开放的海岸线与嘈杂的海上商贸,更是不可容忍的

——摘编自吴钩《为何别朝之亡皆自亡,宋朝之亡亡天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明初对宋代经济特点的“改造”措施。
2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
(3)结合材料三,分析政府为了避免出现“举世舍农桑,趋商贾”采取了什么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杭州的水系比较发达,连通钱塘江和太湖两大水系,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境内水网密集,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除平原之外,杭州还有一定面积的山地,极为适合竹木、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靖康之变,北方国土沦陷,杭州成为南宋都城,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富饶而繁华的城市经济为杭州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裕的资源,每年前往杭州朝贡的外国使团络绎不绝。杭州的瓷器、茶叶、书籍、药材等畅销海外,国外进入杭州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珠宝、象牙等。

——摘编自邱靖《两宋时期杭州的海外贸易》

材料二   1517年,葡萄牙占据广州屯门(今香港屯门区),构筑炮台城濠。1521年,明朝海军进攻屯门,葡军不敌,大部被歼,余者逃回马六甲。16世纪30年代以后,广东已部分开放海禁,葡人重返广东沿海活动,“完全抛弃了任何武力对抗,转而在中国采取贿赂与讨好的政策”,于1554年以后获准租借澳门,进入澳门贸易,1578年以后,葡萄牙商人从明朝政府方面获准特许,每年春、夏两季到广州参加互市。这种直接对华贸易权是西班牙、荷兰及后来的英国人长期梦寐以求而最终仍不能得到的。葡萄牙人主导了远东的丝绸贸易,日本及部分欧洲市场所需的大量丝绸主要由葡萄牙人从澳门转贩。据估计,葡人的远东贸易利润为300%。

——摘编自庄国土《略论早期中国与葡萄牙关系的特点(1513—1643)》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杭州海外贸易发达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葡萄牙能够主导中西方丝绸贸易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本着“损中国无用之费,易远方难制之物”的精神,鼓励商人从事海外贸易,其进出口货物数量和品种都倍于前代,且不断增长,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据《大南海志》记载,元代前期经广州港进口的商品计有七类七十多种。元代后期,仅由四明(又名庆元,即今浙江宁波)进口的商品就高达二百二十四种,比元前期翻了三番。值得注意的是,在品种繁多的进口商品中,奢侈品的数量较前代有明显减少,而用于生产、生活的日用品比例大大增加。海外商品输入中国沿海港口以后,通过商贩们的转运,销往全国各地。

材料二   泉州作为元代最大的进出口港口,那里的各种货物堆积如山。江南最繁华的都市杭州,是元代最大的商品聚散地,政府在此设有市舶仓库,专门贮存从各地转运来的货物。杭州本身也是最多的消费城市,仅胡椒一项,每日销量竞达四十三担,每担重九十公斤。元大都(今北京)虽远离东南沿海贸易港口,但由于它是元朝统治中心,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云集于此。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商贩,都将各国商品转运来此经销。当时的大都,凡是世界上珍稀的东西,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特别是来自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喻常森《元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元代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自古以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存在着各种联系,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丰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中叶到80年代之初,中国沿海和长江中游以下的航运被英国太古、怡和及美国旗昌等洋行控制。道光年间中国原有沙船三千余号,到70年代之初,只剩下了四百号。外国银行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汇丰银行迅速成为英国资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的中心机构。外国纺织品的进口数量也逐渐增加,由洋行通过买办网送到内地各处。在60年代,如东北的皮革,山东的帽缏,都已经被外国商人的收购组织向小生产者压价掠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60到80年代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动,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商业贸易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请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从文化、经济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②写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而积极推动建设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指出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身份的变化及具体表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城市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了,前代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到处可以设店、肆和作坊,商业活动场所扩大了。东晋南朝以来的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发展,其中有一些形成为繁荣的小镇市。大小城市、镇市和草市,织成了地方商业之网,与广阔的农村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生产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更加如此,可以说区域性市场在宋代明显地发展起来了。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卷入了市场。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上)》

材料二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低于同期全国增长幅度。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经济显著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点和影响。
2024-01-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以常用的犁为例,人们在其工作部位安装了“裂(chi)刀”,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从而使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在农本思想的支配下,赵宋王朝大力鼓励甚至组织农户开垦荒地,“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而且宋代的客户已经被视为与主户一样的国家编户齐民,“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具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客户与地主之间是以租佃契约方式暂时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到了宋代,城市结构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商品交易再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材料二   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不断渗透到经济领域,朱熹在地方推行由民间组织的社仓,以及义役、书院、宗族组织等。这些公共组织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需要经营某些产业或田产,从而形成公共经济,故族产在宋代以来的公共经济中也就占据主要的地位。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

——摘编自王一胜《宋代经济的现代韵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吴慧《从商税看北宋的商品经济》等

材料二   下表为宋真宗天禧年间代表性年份的财政收支状况

天禧五年(1021年)财政收支表
品类收入支出单位单价(文/X)
29812974万贯770
粮(五谷)29833458万石400
l1514268万匹1000
306130万匹200
30003458万束20
丝棉23162013万两75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单位盈余
汇总640810633万贯4225

——据李伟国《宋代财政和文献考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真宗天禧年间政府财政税收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真宗天禧年间政府财政税收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3-11-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含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132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