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是“铜钱时代”,铜钱流通的数量、范围和深度可能超过了其他朝代,实际形成了以铜钱为基准的货币体系。大规模持续供应的宋钱为亚洲东部南部海域铜钱区的形成提供了基石。明代是亚洲东部海域朝贡格局发生变化的时期,也是近代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发端期。这个时代契机使得明朝内部的社会经济变革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兼具区域国际的特性。明代出现了由实物经济体制向货币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出现了货币形态、制度与体系的大转型。这种转型可归纳为“铜钱基准体系”向“白银基准体系”的重大转向。

——摘编自邱永志《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


有学者认为海外白银的大量涌入才使得中国的通货结构得到了转变。结合材料,概括宋明时期通货结构的不同,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提出其他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10-2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就宋朝是否积弱积贫完成论文,题目自拟。

对宋朝积贫积弱的再探析

在《宋代经济史》一书中,漆侠重申宋代“积贫”“积弱”的特点:“在土地兼并、官私租增重和国家赋税剧增三者交织的侵袭之下,广大农民日益贫困从而造成了民困的严重局势。封建国家尽量扩大征税,但财政上依然是捉襟见肘,拮据不堪,也形成国穷这一局势。与此同时,宋虽然养了百万大军,对辽夏则卑躬屈节,纳币求和,而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小股起义,也难以应付。外不足以抗击辽夏,内不足以镇压农民反抗,宋专制统治的积弱的局势也暴露出来了。经济上的国穷民困,政治上的积弱挨打,就是宋仁宗统治时期的总局势。”

李裕民在《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一文中则指出:“从现在的角度说,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它的综合国力。倘若按综合实力分析,宋应当说是超过了辽、金的。如果从综合国力角度考虑,宋王朝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总之,以‘积贫积弱’概括宋代的特点是不准确的,它不能反映宋朝的本质,而且容易引起对宋史的误解,应予纠正。”

2024-01-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艺术班期末历史试题
3 .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遴选依据标准(iv):《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其组成部分,突出地展示了在公元10-14世纪亚洲海上贸易的高度繁荣时期,泉州地域一体化结构和关键的制度、交通、生产、市场和社会文化因素使它成为一个全球级的重要商业中心,体现了泉州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市舶司的职责主要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经过对泉州市舶司遗址的探寻发掘,揭露出铺砖地面和石墙、石墩、石构、鹅卵石铺面等宋元建筑基址,明确了此处有大型较高等级官式建筑群的存在。遗址出土陶瓷16551件,涉及的窑口来自泉州本地,福建厦门、漳平、闽清、建阳等地,还有浙江龙泉窑、越窑、江西景德镇窑、江苏宜兴窑等。

——《世遗泉州遗产点:市舶司遗址》

材料二:泉州中遗项目的遗产整体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如下表)

古迹遗址类型

组成部分

制度保障+城市结构

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古城南门)遗址、天后(妈祖)宫、真武庙(官员祭海场所)

多元社群+城市结构

南外宗正司(负责宗室居住区管理)遗址、泉州府文庙及学宫、开元寺(佛教寺院)、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寺院)、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商品产地

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运输网络

洛阳桥(连接泉州与内地)、安平桥(跨海桥)、顺济桥(连接市区与码头)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航标)、万寿塔(航标)

材料三:泉州出土的元代石碑“刺桐十字架”(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


(注:20世纪20、30年代以来,泉州陆续发现刻有叙利亚文、八思巴文、拉丁文、回鹘文、汉文等文字的基督教石刻,国际学术界将其命名为“刺桐十字架”。)


概括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说明其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项目成功有什么作用。
2023-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材料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三   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三、礼俗相交:礼俗之交,……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

——摘自《吕氏乡约》

材料四   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俗化,主要是指关注俗世生活的取向。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许多学者用“革命”一词来概括宋代经济文化的明显进展或变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颠覆性的变化,也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积累性、延续性的,在渐变过程中呈现某些突出的表现)

材料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纪7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一书,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他在这部书里提出,中古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所谓“经济革命”,他指出的时段正处于宋代。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做过类似的概括,如有的学者将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称为“绿色革命”。

——摘编自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两个“革命”,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宋代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贵族的失势的结果是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不能靠世家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命国家所有权力归于天子一人所有,其他任何大官均不能有全权。除此之外,宋代以铜钱代替绢布、绵等使用,发达的时候还盛用交子、会子的纸币,南宋时代纸币发行上升至极高金额……总而言之,自宋代开始,货币经济非常盛行学术文艺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而言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亦莫不如此文学曾经属于贵族,自此一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0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