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神宗时御史中丞邓绾在上奏中说:“富者所以奉公上而不匮,盖常资之于贫。贫者所以无产业而能生,盖皆资之于富。稼穑耕锄,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朝求夕索,春贷秋偿,贫富相资,以养生送死,民之常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

材料二       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伎艺,传食于富人。而又上当输,杂出无数,吏常有非时之责无以应上命,常取具于富人。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2《民事下》

材料三     两宋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这种社会流动打破了“士之子恒为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予恒为商”的传统四民结构。

       ——摘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社会流动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社会流动还可补充哪些类型或内容的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     
脱鞍哲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赵恒《劝学诗》

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研究表明,宋金墓中盛行一种装饰题材——“开芳宴”。墓主人通常借此以彰显其财富,同时也有展现夫妇恩爱和睦的意图。“开芳宴”也是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观念的反映。据此可知,当时“开芳宴”的盛行(       
A.是民族关系深入发展的产物B.折射出传统文化影响的加深
C.体现了宗法制的遗留与残存D.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投壶”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活动。宋代投壶(如图)技艺多样,娱乐性强,且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司马光在《投壶新格》中说:“夫投壶细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由此可知,宋代“投壶”(     

宋代“投壶”瓷瓶
A.深受朱熹理学的影响B.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
C.得益于政府大力提倡D.丰富了市民体育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初,“崇尚节俭,金银为服用者鲜”,故而“金银之价甚贱”:至真宗年间,以金银装饰衣物之风盛行,“不惟士大夫家崇尚不已,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以致金银之价飞涨,政府虽“申严其禁”,仍然“有未至焉”。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北宋中央政府的权威日益衰落B.社会成员身份平等及门第观念消亡
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世俗生活D.市民阶层崛起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6 . 南宋《江行杂录》记载:“中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录用采拾。”同时,教授各类职业技艺,名目不一,有所谓身边人、堂前人、杂剧人、厨娘等。这缘于宋代(     
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服务行业出现雇佣的现象
C.城市商品经济相对繁荣D.具有宽松自由的社会风气
22-23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宋赵孚指出:“庄宅多有争诉,皆由衷私妄写文契,说界至则全无丈尺,昧邻里则不使闻知,欺罔肆行,狱讼增益”,建议由朝廷制定统一的官契,以减少土地交易纠纷。据此可推知,宋代(     
A.租佃风气盛行B.土地流转频繁C.商品经济繁荣D.官府控制松弛
2022-12-25更新 | 46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代中期以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表明宋代(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政府对民众控制力减弱
C.儒家民本思想得到贯彻D.封建等级制度走向解体
2022-12-06更新 | 533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太祖时期,政府规定: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田土产生纠纷,一旦经官处置,“唯凭契约”。这表明当时(     
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
C.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D.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
10 . 宋初推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使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地主和“乡户”地主取代了南北朝以来通过荫庇制控制大量部曲、佃客的士族门阀,士族与庶族完全合流。材料中的现象(     
A.打破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特权B.为官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表明土地集中商品化趋势明显D.促进社会阶层平等意识的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