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A.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D.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2022-09-27更新 | 956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阀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锢山泽,依官品占田。

——摘编自徐国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材料二   唐晚期及以后的家族组织逐渐褪却政治色彩.恢复了本来面貌。除供子弟读书科考外,不再追求整个家族的政治利益,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通过严密的家族组织系统和家族法规,履行着对外保护、赈济互助、开办书院等职能;通过宗谱义庄等凝聚宗族,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族学强化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宋以后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其成员必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为笼络族人不离散,聚族而居,并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增强血缘向心力。在聚居下的兄弟分家现象尤为普遍,别立户籍,平均每户5口左右,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核心小家庭。

——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日本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唐代和宋代在历史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依据这些差异(或变化),内藤湖南总结说:“总而言之,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由此他提出了“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畀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对“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
2022-05-17更新 | 34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冲刺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宋时期的谣谚内容丰富,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据下表可知、宋代(       
谣谚出处
欲得富,赶着行在发酒醋庄绰《鸡肋编》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袁采《袁氏示范》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普济《五灯会元》
白屋多起家,膏粱易偷惰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A.崇富观念盛行B.抑商政策的松弛C.等级分化加剧D.平民化趋势加强
2022-05-08更新 | 32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五)历史试题
5 . 【古代的体育风尚】

材料一

战国以来,民间在长期战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峭急骠勇之风。秦及西汉立国,战争中“攻城先登”与“趣攻战疾”者得以立功封侯的特殊背景对社会文化心态产生了深刻影响。汉武帝执政,以武力拓边,尚武之风益起,社会生活节奏更为骤急。战国至西汉,民间广泛流行称为“驰逐”的飞速驰车、争先竞胜的竞技项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孙膑以智谋帮助田忌驰逐取胜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民间游戏有所谓“博戏驰逐”。高速驰车已经成为许多皇室贵族狂热的嗜好。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二

宋代相扑是一种较为激烈的强身健体的运动。宋太祖在我旅之中,就曾制定过角力斗殴以较胜负、渐增俸缗的“圣训之法”,这是非常明确的以相扑训练增强将士体质的措施。南宋建炎中兴,著名将领如韩世忠、岳飞等,在部队中贯彻相扑的练兵方法,获胜的予以嘉奖。同时,相扑也得到了普通市民的喜好和认可。

——摘编自伊永文主编《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驰逐”运动盛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相扑运动盛行的影响。
2022-05-05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笔墨纸砚消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消费主体也颇为广泛,“垂髻之儿,皆知翰墨”。士大夫更常常不惜花重金购买。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士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B.民众消费能力迅速提升
C.社会崇尚文化氛围浓厚D.笔墨纸砚生产供不应求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宋婚姻习俗的变迁】

材料一 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世人多以能与世家大族通婚为荣。旧士族之间互相通婚,门第低的人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陪门财”抵消门第差距,以致唐太宗时下诏限定“陪门财”。唐朝人的贞节观念比较淡漠,不仅有和亲政策下的异族通婚,妇女再嫁也十分普遍。唐代公主中再嫁者23人,其中三嫁者4人,民间拘束就更少了。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出于门阀士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择偶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官僚择婿更看重金榜题名之人。婚嫁论财的社会观念盛行,厚嫁之风成为惯例,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宋初尚允许妇女再嫁,南宋后社会对妇女道德诉求则日趋严格。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习俗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婚姻习俗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宋朝社会各个层面与前代相比,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与之不相符的是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B.“各糊名、誊录而考之”
C.“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D.“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021-06-26更新 | 454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无答待重排)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