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宋代流行陪嫁大量嫁妆的“厚嫁”之风;按照宋律,男女双方可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嫁妆等“妻财”被视为女方个人的“婚前财产”。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当她发现张汝舟有骗取自己钱财的企图时,便通过“和离”守住了自己的财产。这可用于说明宋代(       
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门第观念逐渐瓦解       ③婚姻自由基本实现       ④妇女地位有所提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歌谣、谚语合称“谣谚”,二者都因很上口而便于传诵,是民风民心的直接体现,也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类别

谣谚

经济谣

富儿更替做(轮流做富户)

科举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政治谣

须信朝家重儒术,一时同榜用三人

社会谣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文化谣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摘编自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观点,并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合理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近世说”。该理论认为唐代是中世之终末,而宋代则为近世之发端。政治上在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兴起。君主由贵族阶级的共有物,到近世成为全体臣民的共有物、艳对权力的主体。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和财产私有权与贵族时代大异其趣:官吏选用制也发生变化,科举制普遍化,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高等官职由天子决定和任命,庶民也获得为官的均等机会。经济上处于实物经济结束期和货币经济开始期交替之际。文化性质亦有显著变化,经学、文学、艺术都呈现出庶民性质。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

——据(日)内糜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整理

材料二   中国当代学者对 “唐宋近世说”颇有争议。

观点

学者

人们可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王曾瑜

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阎步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宋近世说”的主要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3-07-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史·舆服志》载:“庆历八年,诏禁士庶傚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兔褐之类”:《辽史·仪卫志》载:“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上述记载(     

A.体现了汉族服饰深受喜欢B.反映了辽宋民族交融加强
C.说明了辽宋政权之间对峙D.表现了契丹族逐渐封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称:“(元代)从‘文人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演变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一种抚琴对弈、佐诗人画的雅物转变为百姓日常生活饮食中离不开的一项元素”,这一转变(     
A.反映出茶饮风尚的世俗化B.推动市民生活方式的普及
C.得益于社会阶层流动加快D.使茶叶成为主要的农产品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流动”的宋朝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太宗时,置榷属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私茶法规,“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摘编自《宋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宋朝“流动”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辽宋夏金时期,北方各民族南下并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相互借鉴、文化上相互交融。这一过程主要
A.推动了榷场贸易的繁荣B.加剧了民族政权的分裂和对峙
C.加强了农耕文明的扩展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