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的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朱熹认为,圣人与常人都拥有以仁义礼智为内容的天赋善性,彼此无异。圣人并非高高在上的存在,只是与普通人在“气质”方面存在差异。这一论断旨在(       
A.抨击社会趋利风气B.肯定人性本善理论
C.维护封建伦理秩序D.提高民众道德修养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宋人惯于在浅斟低唱中找寻心灵的慰藉,试图在书斋中修行以获得人生价值。这种经过敛缩后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便凝定为“平淡”这一特殊的审美概念。这一观念(       
A.服务于市民阶层的需要B.践行了知行合一思想
C.顺应了文学世俗化趋势D.与儒学修养理论相关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所著《三经新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神宗死后,王安石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南宋理宗时期,王学被视为邪说,理宗以周敦颐、张载、程颍、程颐、朱熹五人从祀太庙,削除王安石从祀资格。这反映出宋代(     
A.儒学改造自身以适应现实变化B.理学是评价人物的主要标准
C.学术分歧决定王朝的政治走向D.学术与政治的联系较为紧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数学家李治(1192—1279年)说:“大抵晦庵(朱熹)之论,佳处极多。然窒碍处亦不可以毛举也,学者正当反覆与夺之。”数学家杨辉(1238—1298年)则说:“好学君子之自能触类而考,何必轻传。”据此可推知,宋代(       
A.儒学思想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B.学术论争推动数学的进步
C.实验探究造就了优秀科学成果D.理学有助于自然科学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初,儒家学者认为礼源于俗,故从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循礼。而程颐认为从俗需要符合义理,若不害义理,即可从俗。如拜扫之礼,有人问其何据,程颐曰:“此礼古无,但缘习俗,然不害义理。”程颐的这一解释(       
A.突出了义理核心地位B.抵制了社会趋利风气
C.完善了封建等级秩序D.开启了儒学的世俗化
2024-04-19更新 | 22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朝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绘画元素和感悟,“以形写神”,在大自然固有形态中寻找“理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山水中,“观物理以察己”,注重和真山真水进行自然而然的精神交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繁荣发展B.绘画题材变化C.绘画技法成熟D.理学逐渐盛行
2024-03-21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绘画可以说是一个色彩瑰丽的世界。而宋代推崇逸格的绘画,追求自然,颠覆了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宋代画论还以雅俗之分,将文人笔墨视为雅趣,将色彩艳丽视为低俗。这一变化(     
A.体现儒学对审美的影响B.造成文人写意画一家独大的局面
C.反映了理学的格物致知D.导致风俗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宋代,在服装造型上,表现为“遮掩”功能加强,对女子服饰要求尤为严格,要“惟务洁净,不可异众”,造型以细长、质朴取胜,很少繁琐的装饰,崇尚清淡之美,追求诗情画意。该服饰规范反映出(     
A.审美观念的显著变化B.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C.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D.社会风尚的发展要求
9 .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论,乃至中国社会传统的组织和习惯,都被朱熹视为“天理”,但是人可能违反天理,因为各人秉赋不同,有清有浊,如果浊气抬头,天理就被“人欲”所取代,为了弥补人性的这一不足,理学家在方法论上(     
A.强调“知行合一”B.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C.主张“格物致知”D.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刘恕应诏试讲经,“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擢为第一”,这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贾边“舍注疏立异论”被黜的状况已大为不同。“断以己意”已受到了官方的公开肯定,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仁宗时期(       

A.官员选拔取决于个人喜好B.注重对儒家经句的整理
C.推崇标新立异的学术理论D.儒学复兴运动成效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