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的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数学家李治(1192—1279年)说:“大抵晦庵(朱熹)之论,佳处极多。然窒碍处亦不可以毛举也,学者正当反覆与夺之。”数学家杨辉(1238—1298年)则说:“好学君子之自能触类而考,何必轻传。”据此可推知,宋代(       
A.儒学思想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B.学术论争推动数学的进步
C.实验探究造就了优秀科学成果D.理学有助于自然科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先秦一般是周孔或孔颜并称,宋朝孟子升格运动后,才将孔孟捆绑在了一起。受此影响,人们一般认为孔子和孟子思想完全一致,了解了孟子也就了解了孔子。然而,孟子虽然继承发展了孔子的仁性,但也不自觉地丢掉了孔子的智性。该学者认为宋朝理学(       
A.背离了传统儒学政治理想B.承载了复兴儒学的重任
C.忽视了孔孟之学间的差异D.导致了士人信仰的缺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初,儒家学者认为礼源于俗,故从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循礼。而程颐认为从俗需要符合义理,若不害义理,即可从俗。如拜扫之礼,有人问其何据,程颐曰:“此礼古无,但缘习俗,然不害义理。”程颐的这一解释(       
A.突出了义理核心地位B.抵制了社会趋利风气
C.完善了封建等级秩序D.开启了儒学的世俗化
2024-04-19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据朱熹的弟子记载,一天朱熹看见他用右手拽凉衫,左袖口偏于一边,便批评他没有保持袖口的整齐,并告诫他“头容直(昂首挺胸),心亦要直”。这说明,朱熹(     
A.注重人的道德规范B.极力维护纲常秩序
C.要求弟子恭敬谦让D.反对奢侈浮华生活
2024-04-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人在《圣朝名画评·序》中说:“观画之法,先观其气象,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其理,此乃定画之钤键也。”北宋《宣和画谱》对那些只提供感官享受、娱人的画作评价很低。这反映了当时(     

A.绘画以说理为主要题材B.市民文化发展助推艺术的繁荣
C.理学发展影响审美意识D.画家注重用写实技法表达感受
2024-04-01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朝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绘画元素和感悟,“以形写神”,在大自然固有形态中寻找“理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山水中,“观物理以察己”,注重和真山真水进行自然而然的精神交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繁荣发展B.绘画题材变化C.绘画技法成熟D.理学逐渐盛行
2024-03-21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绘画可以说是一个色彩瑰丽的世界。而宋代推崇逸格的绘画,追求自然,颠覆了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宋代画论还以雅俗之分,将文人笔墨视为雅趣,将色彩艳丽视为低俗。这一变化(     
A.体现儒学对审美的影响B.造成文人写意画一家独大的局面
C.反映了理学的格物致知D.导致风俗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朱熹指出:“凡有声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莫不各有当然之则。”此外,他还强调,我们应对这些“物”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最后通过探究和讨论掌握“形而上之道理”,即万物之天理。下列符合朱熹这一思想的是(     
A.经世致用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D.发明本心
2024-03-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宋代,在服装造型上,表现为“遮掩”功能加强,对女子服饰要求尤为严格,要“惟务洁净,不可异众”,造型以细长、质朴取胜,很少繁琐的装饰,崇尚清淡之美,追求诗情画意。该服饰规范反映出(     
A.审美观念的显著变化B.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C.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D.社会风尚的发展要求
10 .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论,乃至中国社会传统的组织和习惯,都被朱熹视为“天理”,但是人可能违反天理,因为各人秉赋不同,有清有浊,如果浊气抬头,天理就被“人欲”所取代,为了弥补人性的这一不足,理学家在方法论上(     
A.强调“知行合一”B.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C.主张“格物致知”D.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