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的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朱熹在《小学》中说:“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这表明(     
A.宋朝理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朱熹关注幼童的行为教育D.理学思想成为法律规范
2023-11-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理学家认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万物和人的道德是同一个根源,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仁心,人与物可以同情共感、相互感通。生命的本能就是天机自动,也是天理的流行,“风”“月”的自然意象就是人的“德性浑然天成”的表现。上述观点意在(     
A.论证遵从天理的必然性B.强调人类地位的主体性
C.揭示天理运行的规律性D.增强人类活动的有序性
3 . 儒学思想家在不同时期对人性有不同的主张,如下表所示。据下表可知(     
孟子《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荀子《荀子·礼论》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人为)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
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而天下治。
董仲舒《春秋繁露·洞察名号》天生民性有普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次民天意也。在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心统性情。心有善恶,性无不善。然而有生下来善底,有生下来便恶底,此是气禀不同
A.人性教化要遵循统治者的权威B.儒者认同人性由外在条件决定
C.以仁为规范和支撑方能止于至善D.儒学人性说随时代的变化而演变
2023-03-17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宋代理学家们或以言事、谏议、舆论的方式与途径直接参与朝廷政治,或是以地方官员或乡绅身份,从事民间宗族教化与乡村建设,由此推动了民间社仓、族学、家礼等制度与文化的建设。据此可知,宋代理学实践(     
A.开创了儒学经世致用的情怀B.以儒家伦理道德普及为核心
C.强化了知识分了社会责任感D.基于社会秩序的重建为旨归
2023-01-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等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隶书、中朝、水排、《神农本草经》
理学、柳词、三衙分权、四监司
雕版印刷、曲辕犁、禅宗、藩镇
刀形币、何尊、田氏代齐、铸刑书
A.④①③②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
7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儒学的普及化和世俗化
C.先秦宗法制度得以重建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曾说:“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归一,无二无三。三教者,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这表明
A.王重阳认为三教间可以互相融合
B.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主干部分
C.儒、释、道三家的界限由此消失
D.王重阳正式提出“三教合一”的术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