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的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则事无不治。”这表明张载主张(       
A.建立世族制度B.重视世俗社会教化
C.推崇道德理性D.运用宗法治理社会
2 . 宋人在《圣朝名画评·序》中说:“观画之法,先观其气象,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其理,此乃定画之钤键也。”北宋《宣和画谱》对那些只提供感官享受、娱人的画作评价很低。这反映了当时(     
A.写意画成为绘画主要题材B.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艺术的发展
C.风俗画的地位低于写意画D.儒学的发展影响绘画的鉴赏标准
2024-05-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太祖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宋太宗强调“文德致治”,重视用儒家的思想来进行教化;宋真宗率先对孔子进行祭奠,以阐明“尊孔崇儒”的教育思想。这表明该时期(     
A.政治风气因循保守B.儒学重新回归主流地位
C.儒家学说日益僵化D.人文教化倾向内省收敛
2024-05-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北宋中期以后的建筑多用白墙黑瓦与木质本色,绘画上多拘谨、保守,色彩亦一反唐代浓艳鲜丽之色,形成淡雅恬静之风。这主要是因为(       
A.儒学新思想逐渐渗透B.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宋朝统治者提倡节俭D.社会控制趋于严密
2024-05-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宋代不少文人提倡服饰上要简练质朴,如袁采著《世范》讲:“惟务洁净,不可异众”。这表明宋代(     
A.追求新儒学的理性之美B.受胡人服饰影响较大
C.艺术审美格调远超唐代D.市民阶层已逐步兴起
2024-05-13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所著《三经新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神宗死后,王安石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南宋理宗时期,王学被视为邪说,理宗以周敦颐、张载、程颍、程颐、朱熹五人从祀太庙,削除王安石从祀资格。这反映出宋代(     
A.儒学改造自身以适应现实变化B.理学是评价人物的主要标准
C.学术分歧决定王朝的政治走向D.学术与政治的联系较为紧密
2024-05-12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创新部)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司马)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今求义理下于六经,而反取疏略浅陋之子长,亦惑之甚矣。”据此可知,朱熹希望(     
A.以理学为指导对史学革新B.否定《史记》的史料价值
C.史学研究者关注时势变化D.探究万物以获取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陆九源认为人的道德完善只能通过每个人的自我实现,人要在个体心灵中建立起道德的自觉性。基于这种立场,陆九渊强调:“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的这一理论(     
A.认为教育要循序渐进B.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C.注重社会风气的建设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朱熹说:“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事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又说:“利者,义之和,凡事处置得合宜,利便随之,圣人岂不言利。”这说明朱熹(     
A.坚持传统义利对立观念B.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C.主张抑制个人过度欲望D.构建了新的经济政治伦理观
2024-05-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淳熙八年(1181)以朱熹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对岳飞的评价仍有一定的保留,如“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欲向前厮杀”。至嘉定十七年(1224),史学家李埴评论岳飞时,却已摆脱了上述评价模式,变为“更称其勇与义、才与德兼二长”。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B.源于士大夫群体对岳飞认知深化
C.体现了士大夫重视理学的教化功能D.实质是学者对岳飞形象的政治评价
2024-04-28更新 | 35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