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宋入元,话本给元杂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而统治政策的改变则推动大量文人自觉投入杂剧创作,他们既写现实生活,也写历史题材,极大地提高了杂剧的艺术水平,并开创了文人不依附于封建社会上层,而以民间文艺为依托的创作道路。至明清之际,出现了部分文人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如施耐庵、罗贯中等。他们对传统话本小说、民间艺人的演出以及民间传说,用自己的学识和文学见解,进行艺术创造,诞生了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宽仁、信义、忠信等的肯定和赞扬,以及《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立足现实对封建社会予以“反戈一击”。这也引来封建文人针对性的写作,如针对农民起义的《水浒传》撰写了《荡寇志》等,使得这一文学体裁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摘编自康耀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分期新界说》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市民文学是与基督教文化相去甚远的文化现象,是在长时期抑制欲望型的宗教文化精神氛围中生活的人自我意识觉醒、个性主义兴起的标志。市民文学往往以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愚蠢与贪婪,歌颂市民的机智和勇敢乃至狡猾、奸诈为主要内容,表现手段也通常是嬉笑怒骂的讽刺。这种嬉笑怒骂的讽刺风格、视狡诈为机智的道德观、高雅与粗俗倒置的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这种文学在道德上的失范,审美观上的变异,但又基于特定的人文根基,而且预示着新的价值观、文化观的兴起,并在文艺复兴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摘编自蒋承勇《论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化的人文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以来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后期市民文学与明清小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024-04-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以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为主体的庞大的市民阶层在宋代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市民文化的勃兴和日渐繁荣,以及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的新变化。与以往相比,宋代节日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每逢节日,各种文化团体便先后登场,表演诸般伎艺,如清明时节汴京“士庶阗塞……四野如市”,“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民间伎艺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从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一书的记载看,书中“诸色伎艺人”条记录的当时诸色伎艺人就有55类,共515人。而由专门伎艺人自发组织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化社团也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一定的演出规模。宋代市民文化的兴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它使演艺由宫廷走向民间,演艺由上层社会的消遣享乐转向大众性文化娱乐。更具有意义的是,以勾栏演艺为中心的瓦舍之创设,为演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从此,民间城乡各路艺人汇聚于此,使得官方与民间、城乡长期分流的表演艺术终于迎来了交流汇合的契机。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效应探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1)材料表明宋词的繁荣,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词的两大派别,每个派别列举出一位代表词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2024-05-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武将诗句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捣”“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以此表达武将“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殷切心情。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既写了岳飞“仇”的情感,又抒发了其“报国”的决心。武将创作的诗句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歌咏风月闲情,甚至阐发义理、抒情表达委婉曲折如文人自作的作品,如生值“中兴”之际的刘锜写道,“西风萦破梦,落日乱残蝉。岁月俄如此,功名岂偶然”。

——摘编自何潇《宋代武将作者诗词创作倾向》

材料二:春秋以来的“大一统”观历经数朝,在清朝依旧延续。清代前期外侵未至,然内部矛盾导致的疆域变化斗争时有发生。武将们在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边地保疆安民的同时,用自己的诗笔呈现了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在空间维度下的差异,展示了康乾盛世的雄姿。这些边疆诗的创作者,显然都是武人,但因乾隆对汉诗写作的宣导作用,乾嘉以来八旗武人以诗纪事渐成常态。这些边疆诗作既是对王朝军事实力的展示,也是对时代变迁中边疆风俗的观察,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凝贮的疆域认同与文化认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摘编自米彦青《乾嘉时期武将“边功”的文化记忆与诗歌文学想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时期边疆诗创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
2024-04-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然而,却有两句打油诗:人云宋史本病史,我谓宋史亦壮篇。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第一,宋代横比当时世界各国,均在其之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宋代纵比前代,亦超越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汉朝、唐朝之后的又一座新高峰。以上两点可以称为对两宋历史地位的两个基本估计。一言以蔽之,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经济腾飞,一次文化高涨,足以同汉、唐前后辉映,相互争妍丽。

——摘编自张邦炸《瞻前顾后看宋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对宋代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6 . [百戏艺术与文化发展]

材料一   百戏是中国古代一种伴有乐舞的体育竞技表演形式。起源于原始生产劳动,并伴随社会的进化而不断发展完善。隋炀帝时集百戏艺人于东都,举行大演出。戏场绵亘八里,参演人数殆三万人。唐朝大规模扩充教坊组织,设立梨园、宜春院等特别组织,为唐宫廷散乐百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盛唐时举行的大酺(初名设酺,摆宴之意)是大规模百戏表演主要内容,逢节日或帝王生辰用以招待各国使节和各民族首领,演出人员可多达数万,观众数更不可计数。大酺主要集中在长安和洛阳两处演出。节目一般有走大索、手技、飞剑、戏马、斗鸡和压轴戏的驯象、犀牛跳跃等。安史之乱后,百戏艺人不断远走四方,百戏的主流开始转至民间。

材料二   北宋崇宁大观年间的开封瓦舍中,流行着说书、唱曲、杂剧、杂技等类节目,而以杂技节目最为丰富,如翻跟斗、走索、杂手艺、踢弄、掉刀、口技等,其百戏汇集,表演精彩,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临安城中瓦舍的著名节目除杂技之外,有杂剧、商谜、游戏等表演内容,还可以演皮影戏,较北宋表演门类分工更细化了。 同时路歧和村落百戏艺人也是较为常见的形象,来自社会下层的路歧人,活动范围十分广阔,多在闹市、街头、广场、集市等临时场所献计谋生。他们表演的节目也丰富多彩。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韧《流传千年的百戏图告诉你古时的演艺活动有多丰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与宋百戏艺术发展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百戏艺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1-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生于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双井村。双井黄家是当地的世家望族,据族谱记载,黄家在庭坚前四代中就有9人官至司徒、光禄大夫等。黄庭坚“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1058年跟随舅舅李常出门游学,博览群书,研读百家经典。1067年考中进士,“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曾书写《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作为为官信条。元丰八年(1085年),供职史官,参与主编《资治通鉴》《神宗实录》。1095年,黄庭坚被贬至巴蜀黔州,他在当地筑桥铺路,开办私塾,写诗作词,研习书法,将篆书与隶书的笔运用于行草书,创作出中国书法史上最长的经典长卷《廉颇蔺相如列卷》,与蔡襄、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黄庭坚一生留下两千多首诗歌散文,在被贬至戎州时,写出了著名的《鹧鸪天》。崇宁二年(1103年),黄庭坚被流放宜州(今广西宜山),两年后病逝。后南宋高宗以黄庭坚16字《戒石铭》为标准,要求各州县刻石并设置在州县官员座右,两宋及以后《戒石铭》遍及各州县。

-摘编自《宋史·黄庭坚传》


(1)根据材料,概括黄庭坚的政治及文化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庭坚能作出诸多贡献的原因。
2023-07-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引起许多学者的共鸣,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的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学术和文学的变化。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二   唐宋时期,并非所有一切领域都发生了所谓“变”……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吃喝穿住等家庭日常生活,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的;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由荫补入官者(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质的区别。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

——刁培俊《“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观点予以阐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杨家将”的故事,源于北宋武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抵抗契丹、防御西夏的真实历史之后人们根据现实需求对其事迹不断演绎加工,影响不断扩大。

“杨家将”故事发展演变概况(部分)

时代阶段特征新增故事情节节选
宋元时期萌芽期       将各种史实杂糅后,掺入虚构成分,如杨业父子莫州救驾宋太宗、杨五郎出家五台山等情节。同时,故事主题从史实中的精忠报国又衍生出忠奸斗争这一线索,将压制杨业的同僚潘美塑适成奸恶的太师潘仁美。
明代定型期       宫廷王府演出所用的“内府本”中台词满是“忠孝节义”等内容;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主动求爱、私定婚约,大破天门阵等情节。
清代鼎盛期       嘉庆帝命宫廷御用文人撰写“杨家将”相关剧本,对宋辽双方尽忠尽孝的人物都进行歌颂,以坏人伏诛、好人受赏、萧太后降宋、辽宋议和的大团圆结局告终;民间戏曲则显示出嘲讽帝权等内容。

——摘编自陈小林《杨家将故事考论》等


根据表内容,从“杨家将”故事情节发展中任选两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术界对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看法。或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王朝,并非盛世;另则认为宋朝虽非盛世,但其社会是继盛世而又有所发展的。或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在唐朝;另则认为是在宋朝,或认为宋朝政策因循保守,无大作为;另则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其社会发展演变多多,如水之澜。

——摘编自胡昭曦《我对宋朝历史地位的认识》

围绕“宋朝的历史地位”,选取材料中一种观点或自拟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