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所示是元杂剧唱河中一些对生活场景的描写。这可用于说明,元代(     
“渴饮羊酥酒,饥餐鹿脯干”《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美酒泛羊羔”“你那里葡萄酒设销金帐”《须贾大夫谇范叔》
“隔壁人家吃疙痘茶儿去也”(疙痘茶即普洱茶的一种)《钱大尹智勘绯衣梦》
A.士人生活豪奢B.南北风俗接近C.饮食文化多元D.长途贩运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的笔记小说《太平广记》记载:“宋谯国城父人王昙略,常以牛作脯为业。欲杀一牛,牛见刀,辄跳踯欲走去。昙略怒,乃先以刀刺牛目。经少时,其人眼无故血流出。”这则故事折射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B.官方护牛法令的缺失
C.农耕文明的价值取向D.农民的迷信守旧心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轼自觉将禅学思想渗透进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之中。黄庭坚不仅作诗“多用释氏语”,而且善于将禅家的“机锋”手法加入孟子的句法之中,形成独特的“山谷体”。这说明宋代文学(     
A.深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B.在文化碰撞中得到发展
C.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D.加速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国维曾指出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首先是窝阔台取中原到至元(忽必烈)一统,此时“作者为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其次是至元到至顺(元文帝)时期,此时作者“殆无足观,而剧存者亦罕”;在最后的至正年间(元顺帝),则“存者更罕”“去蒙古时代之剧远矣”。元杂剧的这一变化(       )
A.表明游牧文明对农耕社会冲击的加剧B.与国家治理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C.源于商品经济衰退加速文学形式转型D.折射出政府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
2024-06-20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1为河南禹县白沙1号出土宋墓壁画,画面正中位置砖雕桌案,两侧又雕出两把椅子;以及袖手对坐的墓主夫妇。两人皆侧身面东观看东壁的乐舞表演。这类夫妇宴饮壁画在宋代墓葬中很常见,如图2是禹县白沙2号墓《夫妇宴饮图》。这反映出当时(       

A.男女家庭地位渐趋平等B.丰富多彩的市井娱乐生活
C.儒家伦理影响艺术创作D.人物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
2024-06-03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养测评历史试卷
6 . 北宋名将杨业一门抗辽保宋的忠勇事迹,被演绎为各种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元代杨家将戏曲中宋辽敌对和斗争是主要内容;明代起辽对宋的威胁逐渐被淡化,宋辽斗争戏份让位于忠奸斗争;清代还增加了宋辽通婚等内容,辽人形象也多有了血肉亲情。这反映出(     
A.民族关系由对立走向交融B.戏曲发展服务于民众需要
C.主流思想影响艺术的发展D.戏曲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
2024-05-12更新 | 41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详考史书记载歧异,说明去取理由,形成《资治通鉴考异》一书。此外,沈括《梦溪笔谈》、叶适《习学纪言》、洪迈《容斋随笔》等两宋时期的学术笔记对考证史事及文字、版本真伪也都有所涉及。这说明,两宋时期(     
A.文人精神世界受到压抑B.历史研究提倡经世致用
C.文化生活蕴含理性精神D.训诂考据成为学术主流
8 . 唐宋时期,品茶作诗逐渐成为风尚,如白居易“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皎然(唐朝僧人)“茶稍与禅经近”、苏轼“茶与水味深入理窟。茶生苍石之阳,碧涧穿注,兹乃水石之灵,岂茶哉?”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A.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风尚B.哲理化思潮的发展
C.儒、佛、道三教互相融合D.市民阶层饮茶盛行
9 . 隋唐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讲究气势雄浑和骨力遒劲;宋代书法更加追求个性和不拘法度。盛唐之画,大都婉丽秀润,宋初之画一变而为苍老。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审美情趣受到时代影响B.宋代书画水平总体高于唐朝
C.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趋向松弛
2024-03-14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3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从有文字以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阅读系统。这个阅读系统以科举入仕系统中的士大夫阶层为主体,在阅读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如《四书五经》),遵照特定的阅读秩序和行为规范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小到能作为谋生的本领,大到能够治国、平天下。所以读书人应该阅读有用的东西,“读以致用”。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阅读文化和传统,深刻影响着人们安身立命、做人处世、理想抱负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许欢《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模式研究》

材料二   耕读模式是由两个行为组成,也是由两个阶层实践,因而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自上而下的,士大夫不以耕种为耻,读书之余经营农业;二是自下而上的,农民不以读书为无用、不可能,耕作之余亲自或督导子弟读书。在文化普及、科举制发展的背景下,宋代社会中耕读已成为普遍现象。耕读文化由此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以来的古代后期意识形态和生产领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遍及农家的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就表明耕读文化普及和深入人心的程度。

——摘编自程民生《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宋代的“耕读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