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著名画龙高手陈容(1189-1268)晚年画了一副巨大的《云龙图》,图中巨龙昂首跃于太空,须发皆张,龙鳞闪耀,龙爪锐利,充斥真龙神韵。右下角有作者自题字:“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所翁作。”作者意在表达(     

A.对改变偏安政局的希冀B.对皇权专制的推崇
C.对书画神韵意趣的追求D.对世俗形象的迎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北宋时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强烈的民族意识;南宋时期,从岳飞《五岳祠盟记》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亦是如此。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约派词人,也具有同样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A.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B.社会经济的繁荣
C.文学作品的传承发展D.民族交融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下图)被中外历代评论家誉为“巨碑式山水画”的代表杰作,画面中的山峰雄伟大气,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如纪念碑一般从云雾中突然升起,与前景中的人物、路径、瀑布等形成巨大反差。同代画家认为这山峰象征着的皇权的独大,后世有人认为这山峰寓意着宋王朝从五代乱世崛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环境影响文艺作品风格B.后人的理解更接近作品本质
C.同代人的观点符合画家主旨D.应考察画作真伪后再做判断
4 . 司马迁认为,郭解年轻时虽扰乱社会秩序,但成熟后“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逐渐受到人们的仰慕;宋代司马光却认为,郭解是威胁国家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暴徒,编撰《资治通鉴》时,反映郭解正面形象的内容均删去不载。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B.所处社会阶层的区别
C.历史叙述的价值取向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名将杨业一门抗辽保宋的忠勇事迹,被演绎为各种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元代杨家将戏曲中宋辽敌对和斗争是主要内容;明代起辽对宋的威胁逐渐被淡化,宋辽斗争戏份让位于忠奸斗争;清代还增加了宋辽通婚等内容,辽人形象也多有了血肉亲情。这反映出(     
A.民族关系由对立走向交融B.戏曲发展服务于民众需要
C.主流思想影响艺术的发展D.戏曲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为《北齐校书图》(北宋临摹本·局部)。坐在胡床上的校书人任情废礼,上半身穿着透明的纱披衫子,下半身是有些类似齐胸裙的白裙。该图(     

A.体现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的情趣B.彰显社会稳定繁荣的时代风貌
C.是研究民族交融的重要历史素材D.折射出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
2024-05-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明上河图》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版本分别为宋张择端卷、明仇英(款)卷和清宫廷画家陈枚等人的合绘卷。这三个版本(     

图1 宋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图2明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图3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社会风貌B.体现中国绘画技术世界领先
C.反映了古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24-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考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载:“隆安三年 (己亥,公元三九九年)春,正月,辛酉,大赦。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庚午,魏主珪北巡,……壬午,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癸未,燕大赦,改元长乐。”据此判断《资治通鉴》属于(     
A.纪传体B.编年体
C.国别体D.典制体
2024-05-2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最初兴起于晚唐,因风雅而备受文人贵族追捧,后形成风气。入宋以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斗茶。图1是南宋宫廷画师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描绘的便是宋朝民间斗茶的热闹场景。这幅画(       

A.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B.佐证文化下移发展态势
C.歌颂劳动人民反抗精神D.表明贵族热衷市井风情
2024-05-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历史学家认为,宋代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一处摩崖石刻显示,连山区牧羊人都能读会写;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C.活字印刷相当普及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2024-05-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