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元明文人对李白的形象塑造(       
A.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B.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
C.宣扬了儒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D.寄托了士人的心理期待和追求
2023-08-04更新 | 840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文姬归汉图》系南宋陈居中以东汉才女蔡文姬深陷匈奴的一段坎坷经历,作为创作轴心的历史故事画。画中文姬、匈奴左贤王、汉使皆以织毡为坐席。左贤王去卑盘腿朝南,居于画面上首的位置,汉使则跪坐面北,居于下位(如下图)。此作品(     
A.反映出浪漫主义唯美画风B.蕴含着托古喻今的讽谏之意
C.旨在厘清汉匈关系的演变D.体现了两汉儒学的核心理念
2022-11-14更新 | 241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B卷)
3 . 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另一位史学家柳诒徴也说:“有宋一代,武功不竞,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廉所不备。”下列属于宋朝文化成就的是
①儒学发展成更为完整的儒家理论体系   ②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能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
③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新诗体出现   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代基本成熟
⑤总结整个古代农业成就的农业著述出现   ⑥绘画中山水画突出,更加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A.①③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家分晋

材料一   晋国在春秋时长期维持霸业,国内军功贵族的势力也随之逐渐上升。到春秋末期,国家大权为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卿大夫所掌握。他们在架空国君的同时,彼此间也展开兼并。最后,赵、魏、韩不仅消灭了其他三家并瓜分了其土地,还占有了晋公室的土地、人民,仅给晋国国君留下两城。国君反居于三家之下,甚至要去朝见三家大夫。公元前403,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大夫为诸侯,晋国灭亡,史称“三家分晋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开篇即记述“威烈王二十三年(注: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并随后指出自己的看法,如下: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候、卿、大夫是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宽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分析说明《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其开篇的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陈邦瞻编著的《宋史纪事本末》中有这样一段评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指远古)一变而为唐、虞(指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以至于周,七国(指战国时期)为极(意为尽头,结束)。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即五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材料二   晚清启蒙思想家严复说: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材料三   史学家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近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三关于宋朝历史地位的相同观点。
(2)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全面。)
2021-05-15更新 | 3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与唐代相比,宋代话本的题材实现了由才子佳人的唯美爱情向民间主动大胆的自由恋爱转变,由仕途不得志的苦闷压抑向享受生活、注重自我的小市民心态转变,由想象中的神鬼志怪向现实的理性判断转变。这些转变反映出宋代
A.社会风气渐趋败坏B.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C.社会主流思想改变D.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7 . 唐传奇多辞藻华丽,文风浮夸充满想象,多描写社会上层士大夫及文人群体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而宋话本更强调向“俗”,题材更丰富多彩,主要篇幅是对社会背景及底层市民生活的描写。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学风格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B.下层知识分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C.社会主流价值观嬗变影响文学形式
D.文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