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宋人在《圣朝名画评·序》中说:“观画之法,先观其气象,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其理,此乃定画之钤键也。”北宋《宣和画谱》对那些只提供感官享受、娱人的画作评价很低。这反映了当时(     

A.绘画以说理为主要题材B.市民文化发展助推艺术的繁荣
C.理学发展影响审美意识D.画家注重用写实技法表达感受
2024-04-01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出现的话本小说将民间语言作为小说语言进行创作。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不再以非凡(英雄)人物为主,而是以平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       
A.使中国古代小说进入鼎盛时期B.顺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C.反映出宋代文学已完全世俗化D.挑战了理学倡导的伦理观念
3 . 《诗经·周颂·载芟》中有“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的诗句,将除草、拔除杂木、松土等景象融于祭礼音乐。宋代苏轼在海南为官时为《减字木兰花》填的词中有“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以市井音乐描绘春耕气象。这说明古代中国(       
A.农耕文明范围不断拓展B.督促耕作是官员的义务
C.音乐表演世俗倾向明显D.重农风气文化土壤深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邵雍《观物内篇》谓:“因静照物、以物观物”,程颢《秋日偶成》中也提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影响了两宋画家对风俗画中配景的择取。即以“静观内省”式的造境心态,完成对于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与平静书写。这些绘画理论(     
A.是市民阶层意志的体现B.践行了理学的格物观念
C.反映了绘画理论的成熟D.开始突破传统写意风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定州、曲阳近年出土定窑白釉北金娃娃纹饰图案残片。婴孩形象的“磨喝乐”在宋代非常流行,学者孙发成在《宋代的“磨喝乐”信仰及其形象》一文中,对“磨喝乐”的来源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证,他指出“磨喝乐”作为宋代七夕供奉的重要节物,其名称来源于佛教中大黑天摩诃歌罗的音转;“磨喝乐”具有祈子、宜男之意,则来自于佛教中的鬼子母词利底母磨喝乐,手持莲叶的男童形象则是受佛教中的化生童子影响。宋代“磨喝乐”的流行(     
A.体现出了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B.显示出文化交融推动艺术的多样
C.成为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根源
D.促进中国文化和外来文明的发展
2023-12-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宋代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宋代广泛推进农业生产,大力开垦荒地,为文化兴盛创造了基础,哲学、史学、诗词、艺术诸方光耀百世。由于宋代的政策使然,宋代的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民间百姓有了机会入仕和参政,所以许多画家纷纷出山,进入朝廷。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出现群彩纷呈、多方面发展的局面。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耕织图》。

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维、生活、饮食、绘画以及音乐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是文化的变化。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肉体的封锁。在美术方面,达芬奇总结了15世纪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都有所简述。

——摘编自吉媛媛《试论中国宋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宋代何来“文艺复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异同点。
7 . “(宋)太宗所制曲,乾兴以来通用之,凡新奏十七调,总四十八曲”“(宋)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官方音乐机构大晟府“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材料现象可用以说明(       
A.宋代宫廷艺术的发展B.民族交融对生活影响深远
C.宋词等市民文化兴盛D.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8 . 宋神宗时期,画家崔白被世人推崇。下图是他所画的《双喜图》,画中描绘了两只喜鹊发现威胁向野兔预警,树下野兔惊吓之余的蓦然回首。据此可知,此作品(     
A.具有科学求真的精神B.受到了心学思想的影响
C.承载文人的价值追求D.体现了文化世俗化趋势
9 . 如表是有关南宋书籍出版的两则信息,由此可知当时(     
《东都事略》牌记“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得覆板(翻印)”。
《丛桂毛诗集解》保护令“倘或其他书肆嗜利翻版,则必窜易首尾,增损意义……今备牒两浙、福建路运司备词约束。”
A.版权保护意识已出现B.雕版印刷仍然占据主导
C.书籍出版过度商业化D.个人专著出版蔚然成风
2023-1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面为元代刊刻的某一话本插图(局部)。这反映出当时(     
A.世俗文学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品味B.历史题材作品成为文学主流
C.活字印刷技术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D.艺术创作推动文学体裁革新
2023-12-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