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某学习小组绘制了以下时间轴,以呈现对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认识,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时间轴,同学们展开讨论。

时间轴一   从农业革命到信息革命

时间轴二   三次科技革命

——改编自《人类科技创新简史——欲望的力量》

(1)有同学建议对“物质传输”中不同阶段代表性交通工具的动力作出标注,请将图示交通工具与其动力相匹配。(填涂字母)

交通工具

动力

A蒸汽动力

B畜力

C电力

(2)有同学对“信息传递”中④处的时间节点提出异议。该同学认为此处忽略了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显著贡献。“中国人”应指(     )(单选)
A.东汉班固B.北宋毕昇C.元朝郭守敬D.明朝宋应星
(3)绘制组提供了相关材料。以说明绘制依据。据此,关于这一发明的历史影响,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双选)

随着1454年(德意志人)古登堡版《圣经》的发行,广大学者获得了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能够对《圣经》进行讨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催生文艺复兴萌芽B.促进宗教改革运动
C.加速人们思想解放D.宣扬自由民主思想
(4)时间轴二的分期,与时间轴一有显著不同。该学者的分期方法意在强调(     )(单选)
A.人类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刺激作用B.科技革命成果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C.科技创新催生新材料涌现和使用D.科技发展促进现代交通体系完善
(5)关于科技发展历程,以上两幅时间轴都没有呈现(     )(双选)
A.农业、工业和信息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价值
B.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刃剑影响
C.科技成果对人类文明交流的重大意义
D.科技进步的空间特征及其变迁
(6)时间轴是呈现历史认识的有效载体。基于以上学习过程,概括时间轴绘制突出的关键要素。
2024-06-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朝政府派人到成都雕造《大藏经》五千余卷,此后除了翻刻五代监本十二经外,国子监还遍刻九经唐人旧疏和他经宋人新疏,并大规模校刻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及《文选》《文苑英华》等诗文总集。这反映出当时(     
A.印本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形态B.雕版印刷技术发展促进文化传播
C.朝廷对出版印刷业进行了垄断D.木活字在印刷行业中得到了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代的王祯通过实际考察研究,花费十多年时间编写完成《农书》。全书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个部分。其中,《农器图谱》篇幅占全书的80%左右,有306幅图,大部分是当时农具、农业机械、灌溉工具、运输工具、纺织机具等的实物写真。据此可知,《农书》(     
A.重视农业技术实用性B.完善了农业科学理论
C.强调农业科技的创新D.改变了农学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元代天文学家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四海测验”,对南海、北海、大都、益都、登州、太原、西安府、成都、南京、扬州、琼州等十七个地点测定了北极出地高度,其范围之广,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这(     
A.是对传统天文学的系统总结B.得益于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重建
C.说明元代科技水平全面领先D.改变了传统科技偏重实用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一位天文学家曾向朝廷进呈“简仪”的设计图纸,但直至金亡也没有制作成功。元代郭守敬在“百刻环内广面卧施圆轴四,使赤道环旋转无涩滞之患”通过发明和运用类似近代轴承的新零件,最终于1279年制成了简仪。材料表明,简仪的问世得益于(       
A.统一王朝君主的支持B.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C.手工生产技术的进步D.科学家的传承和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A.郭守敬B.裴秀C.徐光启D.沈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重视奖励兵器制造与改进。970年,冯继异、岳义方献上火箭法,得赏赐衣物和布帛;998年,官员石归宋献上木羽弩箭,朝廷增加其月俸,授予其子官位。此举(       
A.助推了当时的科技发展B.维护了国家的持久和平
C.保障了宋朝的军事胜利D.改变了士人的读书观念
8 .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
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一、岑寂后的复兴
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文人天地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科技之光一、社会温床
二、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3)“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对后世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乡间卖唱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韦楚老《蚊诗》云“十幅红绡围夜玉”,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

材料二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注:《夫妻对坐宴饮图》出自河南禹州白沙宋墓壁画。本图的场景是夫妻对坐宴饮,并侧身看乐舞表演,身后有侍者手捧食具站立。


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根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
2023-06-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印刷术的普及】

材料一   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发明,至迟在中、晚唐已付诸应用。五代后唐时,朝廷组织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九经》,至后周始刻印完毕,大大推动了儒学经典在社会上的普及。宋朝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制活字,排版印刷。

——摘编自赵国良《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到宋代,不仅有大部头典籍印行,而且有通俗启蒙性读物广泛流传。不仅中央机构(国子监等)刻书,各路官府、州县学校都刻书;也有坊肆、家刻。出现了以刻书著称的商业性中心区域,书籍普及速度大大加快。

——摘编自阁步克、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印刷术得以普及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印刷术普及的影响。
2023-06-02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