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诸多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列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能代表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裴秀《禹贡地域图》B.沈括《梦溪笔谈》
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孙思邈《千金方》
2020·浙江·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见载于(     )。
A.《武经总要》B.《梦溪笔谈》C.《萍洲可谈》D.《梦粱录》
2020-07-11更新 | 2962次组卷 | 24卷引用:专题0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至于技巧、器械……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众官员)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以上材料反映出沈括(     
A.肯定劳动人民对科技发展的贡献B.提出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
C.推动了中国的传统科技向外传播D.认识到儒家思想推动科技的进步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中国”与“大中国”

材料一   虽然中原王朝在西周时期已形成“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的大一统政治观,但在地理意义上,“四海”仍是狭小的空间概念。由于缺少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地区的经略,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绥服”“安边”或修筑长城抵御异族入侵。……与之相反,北方游牧民族或狩猎民族由于经济的单一性,迫切需要与中原建立稳定的经济交往关系。但是,在正常交换无法得到满足时,战争掠夺便成为一种非常手段,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

——摘编自乌恩《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   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具有“南朝”“北朝”是一家、“南朝”“北朝”都是中国的思想意识…作为分立对峙政权,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自己的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

——摘编自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

材料三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有个提法值得参考∶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摘编自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角度多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2016-11-27更新 | 4399次组卷 | 99卷引用: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古代指南仪器运用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记述出处
“是夜洋中不可住,维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
南浮针,以揆南北。”
北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
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南宋《梦粱录》
“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元代官修《经世大典》

A.指南针兼具预测气候和航海导航功能B.宋元时期海上导航仍以观测天象为主
C.指南针成为元代海上导航的主要手段D.宋代海外贸易发展推动指南仪器改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宋某一书籍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此书籍最有可能是
A.《肘后备急方》B.《灵宪》C.《梦溪笔谈》D.《四书章句集注》
2022-04-10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统练5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转运使、话   本、《梦溪笔谈》
政事堂、武   举、《千金方》
宣政院、大运河、《授时历》
造纸术、推恩令、《九章算术》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9 . 评价者所处的时代、标准等因素影响着其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说明,封建社会在当时还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还处于向前缓慢发展的阶段,而不是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也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邓广铭漆侠《北大大课堂宋史专题课》

材料二   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宋室之患贫,则因有几个特殊的原因……冗官耗于上,冗兵耗于下,财政竭蹶,理无幸免。虽国家竭力设法增进岁入,到底追不上岁出的飞快激增。加上北方的辽,西方的夏,两相逼桚(za逼迫),内外交攻,一个太太平平的统一政府,正如犯上了肺痨,虽无大病,却日就死路,这是宋朝的一个绝症。

——钱穆《国史大纲》(下)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撰写的通史性论著,19396月完成)

材料三   自从钱穆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宋代地盘比唐代小,而经济却比唐代发达,财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不贫,甚至还富一些。如从军事实力论强弱,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和西夏比,实力还略强一些。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惟有宋能抵抗数十年,从世界角度说,也可算是数得上的强国了。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和东晋相比地盘差不多大,经济则要发达得多,东晋并没有称“积贫积弱”,为什么单单给南宋扣上这顶帽子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指出材料一、二对宋代评价的分歧;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国史大纲》撰写的时代背景,说明钱穆对宋朝评价的出发点。
(2)依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宋代的评价是从哪一角度出发的?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同上述哪一材料对宋朝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022-05-19更新 | 614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朝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新局面,下列与元朝科技文化对应不正确的是
A.马致远—创作元曲《天净沙秋思》B.王祯—铜活字印刷《旌德县志》
C.赵孟頫—创作楷书《汉汲黯传》D.关汉卿—创作元曲《感天动地窦娥冤》
2022-01-05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月首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